新人們在結婚的時候都會帶頭紗,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結婚爲啥有頭紗這個部分呢?儘管現在人們結婚已經很隨意了,有的根本不care頭紗有沒有,只要美就好。

但是對照歷史你會發現,流傳下來的每件東西,細細探尋都會有典故,而頭紗就更不例外,相反這還是個極爲重要的部分。

早在公元9世紀的古羅馬,就已經開始時興在結婚時佩戴頭紗了,而且這還是最重要的一環。

當時頭紗的古稱是Nuhere,是面紗(Veiling)的術語,與“結婚”同義,不同的是,當時的頭紗大多是橘黃色的,這是因爲它代表了“純潔處女”——女竈神Vesta的火焰。

與這種頭紗一起佩戴的還有白色百合花環,寓意純潔象徵的加強。

當然很多傳統婚姻中,揭開頭紗的儀式是在洞房中兩人獨處時進行的,也表現出頭紗本身象徵的性含義。總之,在古人眼裏,“純潔”是對新娘最基礎、最重要的要求,而這一點就重點體現在頭紗上,是非戴不可的。

到中世紀,人們依然認爲總有“邪惡的眼睛”在暗處注視着新娘,意圖尋機加害,保護她的唯一辦法就是將面容覆上。

那時因包辦婚姻盛行,還有個說法:爲防止新郎中途因不喜歡新娘的長相而反悔,只有在儀式完成之後,才能揭開頭紗看到新娘的長相。伊斯蘭教的崛起和十字軍東征,讓那時的歐洲受阿拉伯文化影響。頭紗被視作貞潔的象徵,只有首婚的女孩才能佩戴。

新郎揭開頭紗象徵對新娘的完全接納,也意味新娘爲新郎所有。這也是爲什麼現代婚禮中,很多新娘會主動揭開頭紗,以表達雙方在婚姻中的平等。

時間轉換到現在,頭紗戴不戴也不再嚴苛,選擇也開始五花八門,最常見的分類方法就是按照長度,足有鳥籠面紗、腮紅面紗、肩長式、肘長式、指長式、芭蕾式、華爾茲式、極地式、小教堂式、大教堂式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