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曾經有一部電影叫《永不消逝的電波》,老一輩的人應該都看過,甚至至今還有人對電影中的主人公裘慧英念念不忘吧?電影“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因此電影中許多角色在現實社會都有其原型人物,那麼裘慧英的原型人物是誰呢?

她的名字叫王一知。王一知原名楊代誠,1901年出生於湖南芷江縣一個封建家庭。1915年,年僅14歲的她離家前往湖南桃源省立第二女師求學,在這裏她受到先進革命思潮的影響,寫下《非孝》和《反對片面貞操》等作文,以一己柔弱之身向封建禮教開始宣戰。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王一知與十幾名女同學組成救國團,她們一起剪髮明志,很快她就從一名普通的學生成長爲了“五四”運動中的學生領袖。因爲表現優秀,不久後她還加入了黨,與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張太雷結爲伉儷。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不久,王一知夫妻回到上海,在組織的領導下,她兼任三個電臺收送密電的“紅色女特工”,不斷地向延安傳送重要情報,可以說,王一知也爲抗日戰爭的取勝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1942年,三臺電臺中的一臺被暴露,王一知不顧個人安危,及時轉移了另外兩臺電臺,爲組織保留了傳遞情報的通道。之後王一知並沒有放棄,她移居當時的陪都重慶,繼續爲組織傳遞情報。尤其是解放戰爭期間,王一知的情報工作爲我黨減少了很多損失。

新中國成立前後,黨中央對王一知曾在白色恐怖下開展地下鬥爭長達20餘年的工作歷史給予了高度讚揚。1949年,領導徵求她的意見,希望她能到中央領導婦女工作。不過,王一知卻婉言拒絕,她說:“我願意跟孩子們在一起,只想做一名中學校長。”之後,她在上海吳淞中學擔任校長,長期在教育領域深耕。

1953年,中組部再次發函希望調她到中央教育部擔任重要職務,王一知表示願意爲基層的教育工作貢獻力量。後來隨着北京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她先後擔任了北京師大附屬中學副校長、校長等職務,並在1955年擔任了101學校校長。 1977年,黨中央向王一知同志第三次發出邀請函,再次請她到中央部委工作,這次她還是堅決拒絕了,她說:“我要把時間留給孩子,我喜歡與孩子相處的日子。”

從事教育工作的王一知,曾多次給相關領導寫信,要求在全日制學校試行半工半讀,在缺少教材的情況下,可以組織教師自己編寫。得到領導批示後,王一知先試先行,自己編寫相關教材。可惜的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場運動中,王一知遭遇冤屈,直到1977年纔得到平反,恢復職務。

恢復職務後,王一知繼續擔任了學校校長,在教育領域耕耘。1981年,王一知離休,晚年的王一知還擔任了北京市政協委員等職務。1991年,這位偉大的女性走完了自己光榮的一生,享年90歲。當然,她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參考資料:

《校長王一知:從五四新青年到紅色特工、教育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