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常在採訪中說,將囧系列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IP沒有陳思誠的“唐人街”做得好。

言語中是遺憾,是反省,也是對陳思誠的欣賞,更有導演間的“較量”。

作爲觀衆認可的青年導演,也作爲導演界的中流砥柱,徐崢與陳思誠兩人的“較量”一直都未停止過。外界對他們的比較,也沒有停下。

01打造IP,做系列電影

徐崢之所以說囧系列不如“唐人街探案”,也是因爲他將這條路越走越窄,硬生生將本可以做成大IP的系列,做得大不如前。

反而,陳思誠的系列電影,做出屬於自己的IP,做成獨有的品牌。

2010年的《人在囧途》,讓徐崢找到靈感,從而誕生了“囧系列”電影。他將目光聚焦到“囧途”上,在“囧途”中創造笑點。

時隔兩年,他自編自導自監製自演的《泰囧》上映,上映22天累計票房突破10億人民幣,最終票房爲12.67億人民幣,成爲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票房過10億的華語電影,並榮獲七個大獎。

《泰囧》一炮而紅,取得高票房與高口碑,讓徐崢名利雙收,在喜劇界佔有一席之地。

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一是觀衆認可了徐崢在喜劇上的天賦,二是給了徐崢更明確的目標。

2015年徐崢再次推出囧系列電影——《港囧》,這一次,他將目光聚焦到愛情上,從愛情出發去製造笑點。

雖票房遠超《泰囧》,但無論是口碑還是評分,都無法超越。

時隔五年,也就是2020年,徐崢再次推出《囧媽》。可以看出,他想將囧系列電影繼續做下去,也想去打造囧系列電影的IP。

奈何,從2010年的《人在囧途》,到2020年的《囧媽》,這十年間,徐崢都沒有將囧系列的IP做起來。相反,囧系列的電影也大不如前,評分口碑雙下滑。

十年了,徐崢的囧系列,只將目光聚焦到“囧途”中,但沒有去系統的打造團隊,以及各方各面的統一。也沒有爲囧系列做出明確清晰的定位,就連供給電影笑點與看點的主演王寶強也被換掉。

提到囧系列電影,觀衆能想到的演員也都不固定,人員雜亂關係雜亂,除了“囧”之外,沒有一條清晰的主線。

沒有這些作爲支撐,囧系列電影也就無法打造成觀衆認可的IP。

在IP打造上,徐崢沒有打出漂亮的牌,但後來者陳思誠將這一切都做到完美。

2015年,陳思誠自編自導喜劇電影《唐人街探案》上映,這部影片,不同於徐崢的囧系列。

徐崢的囧系列電影主講喜劇,而《唐人街探案》是集喜劇與懸疑於一體的偵探類電影,歡樂幽默的同時也有着一條清晰的主線去推動觀衆去討論去關注。

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陳思誠乘勝追擊,三年後推出《唐人街探案2》,繼續將喜劇與懸疑融爲一體,繼續沿用人物關係以及人物身份與性格。

一是觀衆不出戲,二是加深《唐人街探案》的風格,三是有利於打造“唐探”IP。

爲了打造“唐探”的IP,陳思誠下了不少功夫,作爲主角的王寶強與劉昊然不換,唐仁與秦風的人物特色以及人物關係不換,背景音樂《往事只能回味》不換,主角服裝始終堅持使用風衣等等。

從電影本身的喜劇+懸疑的風格不變,到人物關係、性格以及服裝與音樂的統一,當這些都做到後,“唐探”的IP也就打造出來了。

當提到“唐探”,觀衆能想到的就是王寶強與劉昊然穿着風衣,伴着《往事只能回味》的前奏走路拉風。

衝擊力強,有明確清晰的定位。

“唐探”打造成IP後,陳思誠推出網劇版也都好評如潮,監製的《誤殺》不負衆望,《唐人街探案3》還未上映就已吊足胃口,某打分平臺上也早已有222294人想看。

相比徐崢東打一下西打一下還不成型的囧系列,陳思誠的“唐探”更加成熟。往後只需堅持原本的再加入新鮮的,兩者融合便可持續輸出。

在IP打造上,“唐探”略勝一籌,陳思誠考慮更加深遠。

這也就是爲什麼徐崢多次稱讚陳思誠,也多次遺憾表示沒有做好囧系列的原因。

02囧系列電影,難留住觀衆

2020年賀歲片由於特殊原因幾乎全部延遲上映,其中有觀衆期待已久的《唐人街探案3》也有徐崢的囧系列《囧媽》,這兩部影片撞在一起,兩位導演正面切磋,又是一大看點。

而就在《唐人街探案3》以及其他賀歲片推遲時,徐崢的《囧媽》從院線變成網播,掀起一陣風波。

徐崢的“免費”請大家看電影,獲得觀衆好評,但短短時間內,觀衆也意識到所謂的“免費”並非“免費”。徐崢的口碑,受到影響。

由於院線變網播,徐崢不僅被院線的工作人員diss,還被業內人士畢志飛怒斥“滾出電影圈”。就連陳思誠也發文表明態度:“不幹折損同行的事。”

一個決定,徐崢惹怒各方人員成爲衆矢之的,曾營造的形象也略有影響。

以上的風波,都屬於電影圈的較量,作爲外行人無法理解,這其中孰對孰錯也不能妄下定論。觀衆能看到的,有權利進行評價與評分的,也就是徐崢力推的電影《囧媽》。

但,這部時隔五年的囧系列電影,並沒有掀起火花,甚至讓人失望。

雖是囧系列電影,卻沒有以往的笑點足,雖沿用囧途的方式,但效果大不如前。《囧媽》評分5.9,足以看出觀衆對這部電影的失望。

從《港囧》的5.7分,到《囧媽》的5.9分,這評分一次又一次將囧系列電影推向絕路。本就沒有打造成IP,又一次次自斷後路,徐崢的導演實力以及他在喜劇上地位,也遭到質疑。

江郎才盡、太過商業化也頻頻成爲質疑他的點。

相比陳思誠的品質製作,與系統的規劃,徐崢將囧系列電影的路越走越窄。當口碑越來越差,當評分遲遲上不去,即便囧系列曾創出輝煌時刻,但也難留住觀衆。

03正面切磋,扳回一局

2020年國慶檔成了電影人的狂歡,多部影片齊上映,其中《我和我的家鄉》集齊五位優秀導演,徐崢與陳思誠也進行一次正面剛。

這一次,徐崢略勝一籌,成功爲自己扳回一局。

同一個主旋律,不同的表達方式,營造出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五位導演的風格,對喜劇的理解,以及深度與廣度,全展現出來。

甯浩的小人物大格局、陳思誠的腦洞大開、徐崢的小視角重情懷、鄧超俞白眉的中規中矩、沈騰馬麗的笑中帶淚。

五部短片,五種不同風格,五種不同水平。

五部短片,三位導演“夾帶私貨”,唯獨徐崢運用得恰到好處。

鄧超與俞白眉導演《回鄉之路》,兩位導演的老婆孫儷與代樂樂出演空姐,短短几秒鐘的出鏡時間,還沒看夠就一閃而過,沒有起到重要作用。

陳思誠導演的《天上掉下個UFO》,不僅用了老婆佟麗婭,也將自己的《唐人街探案》融入其中。兩部影片融到一起,王寶強與黃渤搭檔,本看點十足卻由於沒有做好銜接而導致整部影片過於鬧騰,深度與廣度沒有做到位。

最後呈現出來的短片,喜劇不夠喜劇,沒有沈騰馬麗好笑,懸疑又不夠懸疑,沒有“唐探”有內容。彷彿唐仁帶着秦風走錯片場,又在片場逗留一會最後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反而將片場搞成大雜燴變成了四不像。

“夾帶私貨”的陳思誠想將兩部影片融合,卻沒有做到很好的銜接,像各演各的沒有代入感。

雖母題立意新穎有深度,利用“UFO”表達用新科技帶動經濟的發展。奈何,發揮不穩定,最後兩頭都沒有做好。

最後的結尾略顯浮誇,佟麗婭被拍得很美,但太過於理想化,不夠現實與搞笑,有些生硬。

想要的太多,想表達的也太多,正因如此纔沒有做到極致。但整體還算中規中矩,說得過去。

同樣是“夾帶私貨”,徐崢的導演才能就在此盡顯出來。

《最後一課》主線清晰,就是參照老照片恢復出1992年的一堂課,來幫助記憶停留在那時的範老師,講述範老師對孩子們的關愛,以此致敬鄉村教師。

在此短片中,徐崢一家三口齊上陣,女兒演路人甲,妻子陶虹演曾被範老師教過的學生,徐崢演範老師的兒子。三個人的分配恰到好處,都有屬於自己的清晰定位,雖然在角色中他們互不牽扯,但湊在一起後卻尤爲的和諧。

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幫助範老師,幫他回到1992年的最後一堂課。

在人員安排與角色對應上,徐崢就贏了,在拍攝手法與敘事方式上,徐崢做到了“笑淚合一”。

整部短片有兩個時間點,一個是1992年,一個是現階段。

當範老師患病回到小山村,頂着一頭白髮在講臺上關心着每一位學生時,躲在牆後偷看的大人們都溼了眼眶。當鏡頭一轉,教室裏白髮蒼蒼的範老師又變回年輕模樣,兩個時間點融合,前後對比令人鼻酸。

1992年的最後一堂課,範老師頂着大雨回家拿染料,踩着水坑扶着牆,一路小跑回到家。沒有來得及收拾自己,而是拿着染料就往回走,小心翼翼用蒲扇保護染料不被大雨淋溼。

小小的細節全是範老師對孩子們的愛。

中途不慎摔跤,染料灑滿小水溝,他第一時間不是爬起來而是撈起掉進水裏的染料。那時,站在他前面的是嘴裏喊着老師卻又不太懂事的學生們。

時光荏苒,那羣孩子們長大了,也有出息了。但當年那意氣風發的範老師卻老了。

他按照腦子裏僅存的那點印象,尋找當年的路,他在前面走着,跟在後面的人不再是小學生,而是長大後的他們。

長大後的孩子們被範老師的行爲所打動,那條小路也把他們拉回到1992年。老師曾經的叮囑,老師的擔心,以及曾經的每一個場景都勾起回憶。

他們在後面跟着範老師,一邊躲着一邊感動地哭着。前後對比,兩個時間點的融合,又一個笑點與淚點。

然而最大的淚點,是曾經那個沒有水彩筆的姜小峯長大了,曾在畫中出現的教室也建成了。

那一句“姜小峯,我看懂你的畫了”成催淚彈。

最後鏡頭回到最初的那副畫,首尾呼應,有始有終。

鏡頭的轉換,過去與現實的交錯,這周遭事物都在越變越好,而範老師對學生的那顆心卻始終未變。

一幅畫勾起回憶與淚點,姜小峯的出現,以及畫中學校的出現,不需多言卻已淚兩行。

有淚點、有笑點、有深度、有廣度,《最後一課》將一位鄉村老師的奉獻,一座城市的改變,社會的發展以及全國的復甦都概括其中,同時還緊扣主題。

笑中帶淚,感動中帶着對老師的感恩,對家鄉的思念,對時代飛速發展的感慨。

《最後一課》贏得掌聲,徐崢的才能在此盡顯。

徐崢的實力依舊還在,他並非江郎才盡,這次與陳思誠的“正面剛”可算扳回一局。三位導演“夾帶私貨”,徐崢卻贏得恰到好處,也展現出他的才能。

不僅如此,他挑選演員也有獨到目光,用範偉來演老師可謂是明智之舉,他教科書式的演技又給年輕演員上一課。

雖囧系列沒有打造成成功的IP,但徐崢的實力依舊在,只需好好打磨必出精品。

《我和我的家鄉》不僅是徐崢與陳思誠的“較量”,也是優秀導演們之間的“較量”。作爲導演界的中流砥柱,他們都需要互相作參考,互相進步,共同推動電影業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