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8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

那时的北大,校园里到处思潮涌动。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三大时代巨子,相继同一时间进入北大,挑起北大脊梁,力图重塑教育辉煌。

年少的朱自清,常常独自一人走在北大的校园里。

夜晚的时候,他会拿着一本书静读,眼涩时,他又会抬头看一看北大的星空。

不知,此时扬州的天空是否也如此的深邃,她刚刚过门的妻子又在做些什么?

18岁的他,考入北大的消息刚刚传入家中,他的父亲朱鸿钧就兴高采烈的帮他办了婚事。

身在北大的他,也仅仅结婚20多天。

此时的朱自清还不会想到,扬州老家的这名女子,竟会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武钟谦。

其实我每一次看夫妻合照的时候,总是会有意无意注意一下夫妻两的神貌。

因为不止一次有人和我说过,夫妻两个时间长了,样貌会渐渐同化,甚至出现惊人的相似。

譬如下面的这几张:

这张更绝,她是朱自清的第二个妻子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感情这码子事儿真的是异常神奇。

武钟谦出生在扬州一个富裕的家庭里,虽然没有读过书,却是一个贤良温顺的女孩。

变革时代里,这个刚刚嫁入朱家的小姑娘,面对朱自清北上求学,她没有一丝的怨言。

朱家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能看到一个爱笑的女孩。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这个一个心里有光的女孩。

朱自清在北大呆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她从未给妻子武钟谦写信,大多数的时间,他都沉浸在北大的图书馆。

书中少年,用自己的努力缔造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神话。

---提前毕业。

1920年,朱自清利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顺利从北大毕业。

三年离乡,再回扬州。

在家中苦守的武钟谦异常的兴奋。

苦苦等待,她终于等来了学有所生的朱自清。

可让武钟谦遗憾的是,朱自清在生活中始终做不了一位温情的丈夫。

刚刚毕业的朱自清,一头扎在了找工作的潮流中。

五年执教生涯,浙江杭州一师、扬州八中、上海中国公学、、浙江台州六师、浙江温州十中、浙江宁波四中相继留下了朱自清的足迹。

唯一没有留下足迹的地方,就是武钟谦的心里。

毕业学子,初入职场。

朱自清总是游离在太多的学校里。

那时候的他,天之骄子。

生活对于他而言,他有太多的选择。

可毕竟刚刚毕业,初登大雅之堂,朱自清显得有些生疏,在浙江一师呆了不到一年,朱自清就因为不适,最终选择接受母校邀请,回到扬州老家扬州八中教书。

这段时间,是朱自清职场生涯成长最快的一年。

母校的亲切,让他在讲台上忘乎所以的给学生们讲述着课本上的知识。

他挣来的钱,一半给了老父亲,另一半再分,留给自己和妻子武钟谦。

这一年的扬州城,寒风竟然意外的袭来。

走在校园里的朱自清总是双臂紧拥,抵御严寒。

这年冬天,朱自清听到了一个让他极为震撼的消息:

他的父亲从校长那里拿走了他的工资。

朱自清为此勃然大怒,父子俩的关系为此恶化了整整五年。

这是为何呢?

难道朱自清的父亲不能拿他的工资吗?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一种奇怪的心理。

很小的时候,小孩子大多知道只有向父母哭闹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东西。

可成年以后呢?

大多数的成年人都喜欢被动的索要。

例如,你突然送你妻子一个礼物,她会很高兴。

但,她主动索要之后,你在送,她会高兴吗?

恐怕未必!

夫妻之间如此,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

聪明的父母往往一般不会主动索要,或者强行索取子女的东西。

更多的时候,只要子女有份孝心,逢年过节买点东西,他们就会很开心。

对子女而言,同样如此。

我可以选择主动给,但是你主动要,很多时候,亲情关系就真的变了质。

那一年的朱自清父子,差点为此断了关系。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是一位妥妥的地方官僚,担任着徐州局长的职务。

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徐州的烟酒公卖局长。

换作现代的说法,他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徐州片区的烟草局长。

这个官职不属于那种朝廷大官,却人人趋之若鹜的肥差。

一个普通家庭,在这上面舔一口,都能奶自家家族两辈子的那种超级肥差。

朱鸿钧为此神飘,续娶姨太太,在徐州过着潇洒的日子。

老家的几位姨太太听说之后,大闹徐州,直接断送了朱鸿钧的前程。

这一年,朱自清恰好进入北大。

年少的朱自清不会想到,生活的巨变,竟给自己的父亲造成如此大的心理伤害。

闲散在老家的朱鸿钧倍感无奈,心中苦闷,家中钱财渐渐消耗殆尽,缺钱的时候,已经开始典当为生。

朱鸿钧在家长久闲置,比起以往的快活潇洒的日子过得实在糟心,钱不够花不要紧,关键是处处被家里的姨太太们管着,经济拮据。

朱鸿钧索性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于是便有了朱鸿钧强行索取想扬州八中校长索取朱自清工资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朱自清听闻父亲经常谩骂自己的妻子,曾经乐观开朗的妻子也变得郁郁寡欢,愁眉苦脸。

她的母亲更是以为儿媳挑唆朱自清和父母的关系,直接将她赶出朱家。

武钟谦走投无路,回到了娘家。

朱自清最终选择直接从学校辞职,还将自己的妻子武钟谦也接到了杭州生活。

夫妻两重聚生活,加上原来的两个孩子,此时的朱自清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1924年,9月。

朱自清在春晖中学教书。

华夏大地上开始遍地狼烟,兵戈四起。

---军阀大战爆发。

乱世变局,妻子武钟谦带领着三个孩子离家避难。

临行之前,武钟谦将朱自清的书籍全部打包,害怕在战乱中损毁朱自清珍藏的书籍。

我们难以想象,彼时的武钟谦如何带着三个孩子,还拖着一大堆的书籍逃亡。

这景象,未免有点心酸,也略显狼狈。

深山中,武钟谦看着安睡的孩子、完好的书籍,安心的笑了。

没过几天,武钟谦打听到军阀暂停兵戈,害怕朱自清无法寻得自己,又匆匆忙忙的赶回了温州。

九月底,朱自清从春晖中学赶回温州,听闻妻子趁乱打包自己书籍的事情,鼻子突然一酸,泪水差点流下。

武钟谦实在是个太过懂事的妻子。

她的懂事,有点让人心疼。

那一天,夫妻重聚,两人互诉衷肠。

第二天一大早,朱自清边将将武钟谦接到了他所执教的杭州春晖中学居住。

由于寄居学校,几个孩子哭泣,就是打闹。

武钟谦看着几个孩子,总是开心的笑。

可朱自清不一样,他总觉得这几个孩子实在太捣乱,不仅影响学校,还影响老师们休息。

为了教育一下几个孩子,他故意将武钟谦支走,将两岁的小儿子摁在墙角揍了一顿。

可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仍旧无休止的闹腾,朱自清烦闷的时候,甚至想过自杀。

好在妻子总能调和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人生一世,有此良妻,又有何求?

但朱自清不一样,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他想要继续接受变革思潮。

1925年,八月。

朱自清又离开杭州,北上重回北京,进入清华指教。

来到清华没多久,朱自清收到了父亲朱鸿钧的一封信,告诉他自己可能要永诀于世,入土永眠之意,希望缓和父子关系。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在北京的朱自清收到父亲来信,内心受到震撼,他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情。

1925年,看着自己手中的信,朱自清写出后来载入课本的经典回忆录《背影》。

五年隔阂,终究放下。

老父亲终究还是选择了主动和解。

其实,朱鸿钧哪有什么“大去之期不远的问题”,他只是想要和自己的儿子和好罢了。

1927年,一月。

朱自清准备将在杭州的妻儿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可四个孩子,他们两人如何照顾?

朱自清思忖良久,将老大、老四留下交由母亲照看,自己和妻子带着老二、老三北上生活。

他们两人一个全心忙于教育事业,一个苦心维持家中儿女。

配合的够默契,看着也够和谐。

不过,生活终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武钟谦养育两个孩子,每日仍旧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身体日渐消瘦,肺病也开始严重。

1928年,武钟谦又为朱自清生下两个孩子。

一年之内,诞下两子。

原本已经身形消瘦的武钟谦更是虚弱不堪。

这段时间,武钟谦大多数都在剧烈的咳嗽。

朱自清在清华教书,她就选择静静的躺在床上。有时候,她听到朱自清的脚步声,竟然腾地一声从床上赶紧站起来,害怕被朱自清发现自己的病情。

不过,朱自清还是发现了异常。

他带着武钟谦前往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朱自清大吃一惊。

她的肺部烂了一个大窟窿!

北方酷寒,朱自清为了让武钟谦安心养病,选择将妻儿送回扬州老家。

可是,武钟谦回到扬州老家仅一个多月,就撒手而还。

厮人相守,再未谋面。

他们两人结婚十二载,朱自清一般都很忙,忙到很少顾及到武钟谦的感受。

不过,最幸运的是,武钟谦始终在他的生活中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她的懂事,有时候让人心疼。

渐渐步入婚姻生活的她,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笑容。

她一步步扛起了生活的重压,生活的重压也一步步的压垮了她。

每一次想到武钟谦战乱逃亡、独自育子的画面,我的内心都满是酸楚。

在婚姻生活中,她虽是一个贤惠大度的女人,却不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因为,在爱情的世界里,她所学会的仅是深爱家人。

对于自己,她似乎选择完全忽视。

朱自清在世的时候,没有和她说过太过暖心的唯一的一封情书,还是武钟谦病逝之后所写。

那时候的朱自清写道: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这十二年里你为我吃的苦真不少,可是没有过几天好日子。我们在一起住,算来也还不到五个年头。无论日子怎么坏,无论是离是合,你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别说怨我,就是怨命也没有过。老实说,我的脾气可不大好,迁怒的事儿有的是。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你!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你。   1932年10月11日作。

这封悼念亡妻的书信,像极了朱自清的道歉信。

他这一生中,终究还是太多亏欠了武钟谦。

朱自清曾深情的写下背影,殊不知,她的妻子曾经看了多少次他的背影,又抹了多少次的眼泪。

这个懂事的女人,将一生中最炽热的爱都给了他和孩子们,然而她得到的东西并不多。

常年奔波的朱自清,想必很少给予她心灵上的真正温暖。

天堂一隅,魂归九泉。

临终之前,躺在床榻之上的武钟谦,仿佛再一次看到了朱自清渐行渐远的背影,直到她的视线渐渐模糊,直到她的双眼彻底紧闭~

她是一位逆风执炬的女子,虽有烧手之患,可她仍旧执着的爱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