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8歲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

那時的北大,校園裏到處思潮湧動。

蔡元培、胡適、李大釗三大時代鉅子,相繼同一時間進入北大,挑起北大脊樑,力圖重塑教育輝煌。

年少的朱自清,常常獨自一人走在北大的校園裏。

夜晚的時候,他會拿着一本書靜讀,眼澀時,他又會抬頭看一看北大的星空。

不知,此時揚州的天空是否也如此的深邃,她剛剛過門的妻子又在做些什麼?

18歲的他,考入北大的消息剛剛傳入家中,他的父親朱鴻鈞就興高采烈的幫他辦了婚事。

身在北大的他,也僅僅結婚20多天。

此時的朱自清還不會想到,揚州老家的這名女子,竟會成爲他生命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武鍾謙。

其實我每一次看夫妻合照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注意一下夫妻兩的神貌。

因爲不止一次有人和我說過,夫妻兩個時間長了,樣貌會漸漸同化,甚至出現驚人的相似。

譬如下面的這幾張:

這張更絕,她是朱自清的第二個妻子

有時候,你不得不相信,感情這碼子事兒真的是異常神奇。

武鍾謙出生在揚州一個富裕的家庭裏,雖然沒有讀過書,卻是一個賢良溫順的女孩。

變革時代裏,這個剛剛嫁入朱家的小姑娘,面對朱自清北上求學,她沒有一絲的怨言。

朱家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能看到一個愛笑的女孩。

那時候,大家都知道,這個一個心裏有光的女孩。

朱自清在北大呆了整整三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她從未給妻子武鍾謙寫信,大多數的時間,他都沉浸在北大的圖書館。

書中少年,用自己的努力締造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個神話。

---提前畢業。

1920年,朱自清利用三年時間修完四年課程,順利從北大畢業。

三年離鄉,再回揚州。

在家中苦守的武鍾謙異常的興奮。

苦苦等待,她終於等來了學有所生的朱自清。

可讓武鍾謙遺憾的是,朱自清在生活中始終做不了一位溫情的丈夫。

剛剛畢業的朱自清,一頭紮在了找工作的潮流中。

五年執教生涯,浙江杭州一師、揚州八中、上海中國公學、、浙江台州六師、浙江溫州十中、浙江寧波四中相繼留下了朱自清的足跡。

唯一沒有留下足跡的地方,就是武鍾謙的心裏。

畢業學子,初入職場。

朱自清總是遊離在太多的學校裏。

那時候的他,天之驕子。

生活對於他而言,他有太多的選擇。

可畢竟剛剛畢業,初登大雅之堂,朱自清顯得有些生疏,在浙江一師呆了不到一年,朱自清就因爲不適,最終選擇接受母校邀請,回到揚州老家揚州八中教書。

這段時間,是朱自清職場生涯成長最快的一年。

母校的親切,讓他在講臺上忘乎所以的給學生們講述着課本上的知識。

他掙來的錢,一半給了老父親,另一半再分,留給自己和妻子武鍾謙。

這一年的揚州城,寒風竟然意外的襲來。

走在校園裏的朱自清總是雙臂緊擁,抵禦嚴寒。

這年冬天,朱自清聽到了一個讓他極爲震撼的消息:

他的父親從校長那裏拿走了他的工資。

朱自清爲此勃然大怒,父子倆的關係爲此惡化了整整五年。

這是爲何呢?

難道朱自清的父親不能拿他的工資嗎?

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一種奇怪的心理。

很小的時候,小孩子大多知道只有向父母哭鬧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喜歡的東西。

可成年以後呢?

大多數的成年人都喜歡被動的索要。

例如,你突然送你妻子一個禮物,她會很高興。

但,她主動索要之後,你在送,她會高興嗎?

恐怕未必!

夫妻之間如此,父母和子女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

聰明的父母往往一般不會主動索要,或者強行索取子女的東西。

更多的時候,只要子女有份孝心,逢年過節買點東西,他們就會很開心。

對子女而言,同樣如此。

我可以選擇主動給,但是你主動要,很多時候,親情關係就真的變了質。

那一年的朱自清父子,差點爲此斷了關係。

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是一位妥妥的地方官僚,擔任着徐州局長的職務。

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徐州的菸酒公賣局長。

換作現代的說法,他是國家菸草專賣局徐州片區的菸草局長。

這個官職不屬於那種朝廷大官,卻人人趨之若鶩的肥差。

一個普通家庭,在這上面舔一口,都能奶自家家族兩輩子的那種超級肥差。

朱鴻鈞爲此神飄,續娶姨太太,在徐州過着瀟灑的日子。

老家的幾位姨太太聽說之後,大鬧徐州,直接斷送了朱鴻鈞的前程。

這一年,朱自清恰好進入北大。

年少的朱自清不會想到,生活的鉅變,竟給自己的父親造成如此大的心理傷害。

閒散在老家的朱鴻鈞倍感無奈,心中苦悶,家中錢財漸漸消耗殆盡,缺錢的時候,已經開始典當爲生。

朱鴻鈞在家長久閒置,比起以往的快活瀟灑的日子過得實在糟心,錢不夠花不要緊,關鍵是處處被家裏的姨太太們管着,經濟拮据。

朱鴻鈞索性想到了自己的兒子。

於是便有了朱鴻鈞強行索取想揚州八中校長索取朱自清工資的事情。

更爲重要的是,朱自清聽聞父親經常謾罵自己的妻子,曾經樂觀開朗的妻子也變得鬱鬱寡歡,愁眉苦臉。

她的母親更是以爲兒媳挑唆朱自清和父母的關係,直接將她趕出朱家。

武鍾謙走投無路,回到了孃家。

朱自清最終選擇直接從學校辭職,還將自己的妻子武鍾謙也接到了杭州生活。

夫妻兩重聚生活,加上原來的兩個孩子,此時的朱自清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1924年,9月。

朱自清在春暉中學教書。

華夏大地上開始遍地狼煙,兵戈四起。

---軍閥大戰爆發。

亂世變局,妻子武鍾謙帶領着三個孩子離家避難。

臨行之前,武鍾謙將朱自清的書籍全部打包,害怕在戰亂中損毀朱自清珍藏的書籍。

我們難以想象,彼時的武鍾謙如何帶着三個孩子,還拖着一大堆的書籍逃亡。

這景象,未免有點心酸,也略顯狼狽。

深山中,武鍾謙看着安睡的孩子、完好的書籍,安心的笑了。

沒過幾天,武鍾謙打聽到軍閥暫停兵戈,害怕朱自清無法尋得自己,又匆匆忙忙的趕回了溫州。

九月底,朱自清從春暉中學趕回溫州,聽聞妻子趁亂打包自己書籍的事情,鼻子突然一酸,淚水差點流下。

武鍾謙實在是個太過懂事的妻子。

她的懂事,有點讓人心疼。

那一天,夫妻重聚,兩人互訴衷腸。

第二天一大早,朱自清邊將將武鍾謙接到了他所執教的杭州春暉中學居住。

由於寄居學校,幾個孩子哭泣,就是打鬧。

武鍾謙看着幾個孩子,總是開心的笑。

可朱自清不一樣,他總覺得這幾個孩子實在太搗亂,不僅影響學校,還影響老師們休息。

爲了教育一下幾個孩子,他故意將武鍾謙支走,將兩歲的小兒子摁在牆角揍了一頓。

可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仍舊無休止的鬧騰,朱自清煩悶的時候,甚至想過自殺。

好在妻子總能調和孩子與父親之間的關係。

人生一世,有此良妻,又有何求?

但朱自清不一樣,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他想要繼續接受變革思潮。

1925年,八月。

朱自清又離開杭州,北上重回北京,進入清華指教。

來到清華沒多久,朱自清收到了父親朱鴻鈞的一封信,告訴他自己可能要永訣於世,入土永眠之意,希望緩和父子關係。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在北京的朱自清收到父親來信,內心受到震撼,他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情。

1925年,看着自己手中的信,朱自清寫出後來載入課本的經典回憶錄《背影》。

五年隔閡,終究放下。

老父親終究還是選擇了主動和解。

其實,朱鴻鈞哪有什麼“大去之期不遠的問題”,他只是想要和自己的兒子和好罷了。

1927年,一月。

朱自清準備將在杭州的妻兒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可四個孩子,他們兩人如何照顧?

朱自清思忖良久,將老大、老四留下交由母親照看,自己和妻子帶着老二、老三北上生活。

他們兩人一個全心忙於教育事業,一個苦心維持家中兒女。

配合的夠默契,看着也夠和諧。

不過,生活終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武鍾謙養育兩個孩子,每日仍舊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身體日漸消瘦,肺病也開始嚴重。

1928年,武鍾謙又爲朱自清生下兩個孩子。

一年之內,誕下兩子。

原本已經身形消瘦的武鍾謙更是虛弱不堪。

這段時間,武鍾謙大多數都在劇烈的咳嗽。

朱自清在清華教書,她就選擇靜靜的躺在牀上。有時候,她聽到朱自清的腳步聲,竟然騰地一聲從牀上趕緊站起來,害怕被朱自清發現自己的病情。

不過,朱自清還是發現了異常。

他帶着武鍾謙前往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朱自清大喫一驚。

她的肺部爛了一個大窟窿!

北方酷寒,朱自清爲了讓武鍾謙安心養病,選擇將妻兒送回揚州老家。

可是,武鍾謙回到揚州老家僅一個多月,就撒手而還。

廝人相守,再未謀面。

他們兩人結婚十二載,朱自清一般都很忙,忙到很少顧及到武鍾謙的感受。

不過,最幸運的是,武鍾謙始終在他的生活中扮演着賢妻良母的角色。

她的懂事,有時候讓人心疼。

漸漸步入婚姻生活的她,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笑容。

她一步步扛起了生活的重壓,生活的重壓也一步步的壓垮了她。

每一次想到武鍾謙戰亂逃亡、獨自育子的畫面,我的內心都滿是酸楚。

在婚姻生活中,她雖是一個賢惠大度的女人,卻不是一個聰明的女人。

因爲,在愛情的世界裏,她所學會的僅是深愛家人。

對於自己,她似乎選擇完全忽視。

朱自清在世的時候,沒有和她說過太過暖心的唯一的一封情書,還是武鍾謙病逝之後所寫。

那時候的朱自清寫道:

謙,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經死了三個年頭了。這三年裏世事不知變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這些個。我知道,你第一惦記的是你幾個孩子,第二便輪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後若還有知,想來還如此的。.....這十二年裏你爲我喫的苦真不少,可是沒有過幾天好日子。我們在一起住,算來也還不到五個年頭。無論日子怎麼壞,無論是離是合,你從來沒對我發過脾氣,連一句怨言也沒有。——別說怨我,就是怨命也沒有過。老實說,我的脾氣可不大好,遷怒的事兒有的是。那些時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淚,從不回嘴,也不號啕。.....你!謙,好好兒放心安睡吧,你。   1932年10月11日作。

這封悼念亡妻的書信,像極了朱自清的道歉信。

他這一生中,終究還是太多虧欠了武鍾謙。

朱自清曾深情的寫下背影,殊不知,她的妻子曾經看了多少次他的背影,又抹了多少次的眼淚。

這個懂事的女人,將一生中最熾熱的愛都給了他和孩子們,然而她得到的東西並不多。

常年奔波的朱自清,想必很少給予她心靈上的真正溫暖。

天堂一隅,魂歸九泉。

臨終之前,躺在牀榻之上的武鍾謙,彷彿再一次看到了朱自清漸行漸遠的背影,直到她的視線漸漸模糊,直到她的雙眼徹底緊閉~

她是一位逆風執炬的女子,雖有燒手之患,可她仍舊執着的愛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