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死後立碑:無金無銀,不要挖我!盜墓賊:不挖怎麼知道有沒有

古人死後都講究厚葬,他們以爲將財物埋進自己的墳墓,就能夠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使用。但是那些盜墓賊是絲毫不講道德的,他們認爲人死了之後,金銀珠寶在土裏埋着簡直就是浪費,還不如將他們挖出來,物盡其用。因此千百年來,人們與盜墓賊之間的鬥智鬥勇一直沒有停止過。

但是人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成功阻止盜墓賊的光顧。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一個叫張詹的將軍,他想了一個比較獨特的辦法,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很管用,那就是哭窮。張詹是魏朝的徵南將軍,立了很多戰功,因此生前得到了很多賞賜。

他生前沒有花完的金銀珠寶,就想要到另一個世界繼續花,但是他又怕這些金銀珠寶給自己陪葬之後,被盜墓賊盜去。因此想了很久之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吩咐他的子孫在他身後在他的墓碑上刻上“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嗟爾後人,幸勿我傷。”

白楸木是一種非常便宜的木料,非常容易腐爛,只有非常貧窮的百姓纔會用這種木頭做棺材。丹器就是瓦罐,當時的窮苦人家下葬還要陪葬幾個瓦罐,他竟然說連瓦罐都沒有。因此剛開始的時候,那些盜墓賊一看他盜墓墓碑上的文字,就真的相信了他的墳墓如墓碑上所說,因此轉身離去。

二百年後,當地遇上了百年不遇的饑荒,人們都餓瘋了。看到了張詹好歹是一個將軍,很有可能會有陪葬品。那些飢餓的百姓,雖然看到了墓碑上所寫,想着不管有沒有,挖了才知道,因此他們二話不說就將張詹的墳墓挖開了。

令人驚訝的是,張詹墓室裏面並不像他墓碑上所說的那樣,反而非常豪華,就連棺材的上釘子都是金的,金銀珠寶更是數不勝數。他的棺材是金絲楠木做的,只有皇帝和一些達官貴人才用得起。張詹自以爲聰明,還是沒有逃過被盜墓的命運。不過他的辦法好歹騙過了二百年。

多年之後,張詹的這種做法竟然還有人效仿,這個人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在自己的墓碑上“王者以天下爲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爲己有。今因九嵕山爲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大致意思就是我這裏沒有財物,你們這些盜墓賊就歇了心思吧。

但是這時候盜墓賊已經學聰明瞭,再也不相信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把戲,因此唐朝滅亡之後,李世民的昭陵很快就被盜墓賊盜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