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论,娃和“被子”的恩怨情仇

文| C妈

本文由|CC爸妈(cc-bama)

老母亲们曾总结过宝宝三大天敌: 袜子、鞋子和被子——到家绝不肯继续穿鞋子和袜子,睡觉绝不肯乖乖盖被子。

我家弟弟满月之后就自动学会了踢被子,别看移动都困难,踢起被子来那叫一个利索。

等会翻身之后更绝,360度无死角翻滚,孩子都得摸黑找半天才摸得到呢,更别提被子了。

等再大一些会说话了,除了肢体上的抗议,还有语言上的拒绝,半夜蹑手蹑脚的偷偷盖一下,人家一记回旋踢,还要气鼓鼓的大叫,不盖被被!不盖被被!

崽子啊,凌晨2点你不是应该深度睡眠么?怎么还这般警觉?

最惨的当然是当娘的,白天一天累成狗,好不容易伺候睡着了,还不消停。

刚刚盖好的被子,一会儿就会被压到身下、蹬在脚底。

盖被子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踢被子的节奏。

如果再赶上一个不管事的孩儿他爹,看着一个踢得像猴,一个睡得像猪。

Oh,no,我不过是盖个被子,又不是去西天取经。

没有什么比深夜顶着两只哀怨的黑眼圈盖被子的主妇更绝望的了。

真想揪起来问一句:孩子我们谈谈好么?跟为娘说说,你跟被子到底有何冤仇?

如果你家崽子上述症状全中,先别窝火,听我来扒一扒,宝宝跟被子的三大冤仇。

1

第一大仇:热热热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就是宝宝跟被子最大的冤仇。

几乎90%的家长都反映过,我明明已经冷死了好么?我棉被都盖上了好么?只是给他轻轻的搭了一条纱布巾好么?他就要踢!踢!踢!至于么?

你可知道宝宝踢踢踢的一大原因正是“热”。

成人之间对冷热的感悟尚且不同,何况成人与孩子。孩子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大人要快,所以也比大人更容易出汗。

宝宝大脑及神经调节中枢发育不如成人成熟,宝宝的汗腺比成人发达,而汗腺分泌由迷走神经控制。

小宝宝大都是前半夜热,后半夜冷,刚入睡后,迷走神经依旧兴奋,导致出汗多,只能通过踢被子来散热,从而达到调节身体温度的效果。

你以为你在防贼似的防宝宝踢被子,事实是宝宝才是防贼似的防你盖被子呢。

而且很多小宝宝睡在两个大人中间,两个大人能散发多少热量你知道不?

我知道!

前几年姐姐跟我们一起睡,每到冬天,她都会精准的选择娃爸值夜班的晚上尿床。我一边冻得哆哆嗦嗦的换着全套装备,一边意难平:这孩子怎么净跟我过不去?专挑帮手不在家的时候给我找活儿干。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是给冻的。

不过失去了一个热源,每晚踢被子的娃,直接就能给冻尿床,千万别小看你自己的能量!

2

第二大仇:被束缚

宝宝的手脚协调性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再加上睡觉不老实经常变换姿势,经常睡着睡着就把自己睡成五花大绑。

比如被子压到身下导致手没法活动,或是脚被被子蒙住不能自由踢动。

如果盖得还是比较厚重的被子,还会给宝宝带来压迫感,容易感觉闷热,只能通过踢被子解除阻力,换一些凉爽空气进来。

以上种种产生的束缚感,都会让宝宝对“被子”这个事物产生不满甚至反感。

3

第三大仇:影响发育

当孩子的衣服穿得过多、或是睡觉盖得过厚的时候,身体里的热量就不能及时散发出去。

这时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就会发挥作用:要么心脏会跳得弱些,以便于少产生热量;要么就会出汗或者发热,以便于被动地散热。

长此以往会影响心脏的发育,而心脏弱了就会影响整个身体循环,影响到孩子其他器官的发育,体质也就随之下降了。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其中寒就是这个道理。

为啥在盖被子这件事上,老妈子们总有操不完的心?

谁想死乞白咧的盖啊,不是怕她夜里受凉感冒么?感冒了,受累的还不是老妈子们。所以才宁愿多起几次夜,也不愿孩子受罪,大人跟着揪心。

简而言之,夜里受凉不会导致感冒,不过受凉有可能引发腹泻,所以,半夜让宝宝受凉肯定也是不行滴。

不能受凉又盖不住被子,那么这恩怨到底如何解?

1、请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冷热观

我们宁愿相信这世上有鬼,也不相信,孩子自己知道饥饱和冷热。

所以我们喂饭喂到孩子厌食……盖被子盖到孩子抗议……关键是,还死不悔改。

穿衣盖被,标准是后颈温热。(手脚凉不代表冷,因为孩子的循环机制尚不健全,末梢部位温凉都是正常)

所以即便你已经过上了过冬的棉被,如果娃盖一毛巾被都嫌热,也请帮他换个纱布巾。

请相信,如果盖被子能让她感到更舒服和暖和,孩子不会傻到让自己冻着。

2、学会巧妙的盖被子

首先要选择比较轻柔的被子。

宝宝刚睡着时盖薄点的被子,到睡熟或后半夜再加一层,也可将薄被换成厚被。

因为刚睡着容易出汗,出完之后进入熟睡阶段就会比较稳定。

盖被时,露出宝宝的胳膊和小脚丫。

这样宝宝感觉会比较自由,踢被子的次数会大大减小,还能大大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或者索性让宝宝的小脚露在被子外面。

3、选择合适的睡衣和睡袋

给宝宝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内衣,不要穿得太多太厚。

对于实在盖不住被子的宝宝,最后的终极武器就是穿睡袋,人称“行走的被子”。

自由也有了,温度也有了,简直是防踢神器。

姐姐直到去年还盖不住被子,全靠睡袋续命:

弟弟跟她一毛一样,早早就开始用睡袋对付他了,哈哈。

睡袋好处很多,除了没有踢被子的后顾之忧,也更安全,也可减少SIDS(婴儿猝死综合症)。

对于习惯抱睡或需要夜奶的宝宝,在秋冬,穿好睡袋、抱着喂奶、哄睡之后再放到床上,宝宝背部不会感到温度突然变化,更有益于睡眠。

但是睡袋也只是手段,如果分不清冷热,抓不住命门,再好的睡袋也拯救不了捂得巨热、或被束缚的极不自由的孩子。

虽然他是踢不开了,但也一定让你睡不好。

首先,薄厚的选择要合适。

姐姐小时候一年不同厚度的睡袋会有3、4个(短袖、长袖、薄加棉、厚加棉)。

厚度选对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不想受半夜给娃盖被子的苦,那睡袋这部分功课就不能省。

尤其是换季时分,上周一场秋雨,孩子们就变化了两个厚度的睡袋,虽然“乱穿衣”的季节换起来麻烦些,但是选对了合适的厚度,娃既不会热醒又不会冻病,也是值得的啊!

其次,穿着也讲究技巧。

我通常是睡前就给孩子们换好睡袋,如果比较安静,就规规矩矩的穿着:

但大部分时候我家这俩娃都比较兴奋,会先玩一会儿。

那就敞开一些,以免出汗过多:

▼只是盖一下就极不情愿的弟弟

▼掀开就又美又high

睡着之后也是,睡袋先别急着都系上,先敞开下面散热。如果感觉室内温度很低,敞开的下半身可以搭一个薄点的小被子。(当然,就这样,娃也会照踢不误)

等迷走神经不那么兴奋、不再拼命出汗了(基本也就是我睡觉的时间11、12点),我再全给他们拉上。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容易盗汗的宝宝,在刚穿上睡衣的时候,可以在后背垫一层吸汗巾或是直接一个纱布巾也可以,枕头上也放一块。

等到汗出完之后,把湿透的方巾取出来。这样宝宝又能直接接触到干燥的睡衣/睡袋。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反倒是我们,有时候太玻璃心了。

比如说我,盖个被子的问题,还值得整篇这么老长的文。

来源: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公益普及婴幼儿科学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太多人指挥你如何养孩子,却从没人教你如何做父母,跟我们一起少走弯路吧。原文标题《来,孩子,跟妈谈谈你与“被子”到底何冤何仇?》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王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