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目前票房已经破了10个亿,可以说是这个档期里毫无疑问的实力佼佼者。对于很久没有回过家的小伙伴们,也可以说是成功圈走了一波思乡之情。

其中邓超和俞白眉联合执导的《回乡之路》单元是最为切题的一个,不仅有王源、吴京、王子文和孙俪等等众多演员,并且在结尾处的反转也令观众们的印象格外深刻。

故事很帅,人物很帅,背后赋予的现实意义更帅。

现在我们仔细再回味一下邓超这个自导自演的故事,你会发现剧情中安排了三个层次逐渐深入的“反差感”,这份精心和用心才是令人欢笑又感动的关键。

第一层,主角设计上的“反差感”。

在本单元的故事剧情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是一个卖苹果的土味小老板,而闫妮饰演的是一个身着名牌处处时髦的电商主播闫飞燕,两个主要人物不论在呈现方式上,还是在行事风格上,都完全的天差地别。这个设计本身已经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反差,去呈现后续情节上的反转。

第二层,人物认知上的“反差感”。

乔树林的出场方式是略显浮夸的,他似乎满嘴都在飙谎话吹牛皮,旁人的评价是“百分百是个骗子”。

穿着也是令人嫌弃的大金链子小黑墨镜,整个人的身材显得有些膨胀发福,说话的口音也并不高级,而是带着浓厚的方言和俗气。

邓超为了诠释这个角色,他专门设计了许多的细节,力求在外形上绝对的贴合。不仅苦练了陕北方言,还为此进行了增肥,希望能够真实地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事实证明,邓超完全做到了。

前期他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塑造了一个怎样“讨人厌”的乔树林,当人物背后的秘密揭开后,观众就有多么“喜欢”后期那个意想不到的乔树林Plus。

对人物进行的升华,是《回乡之路》第二层的“反差感”。

第三层,影视处理上的“反差感”。

《回乡之路》本身是一个好笑又好哭的故事,也算是印证了“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的道理。

它的高级之处在于,不会盲目地一味甩梗抛笑点,也不会一味煽情催眼泪,而是通过电影这个“虚构”的拍摄环境,去呈现治沙英雄们“真实”的人生。

相信每一个看过电影的朋友,都会被最后画面里那些现实中默默付出和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感动到。

他们看起来是普通又“平凡”的人,但却在做着一点也“不平凡”的事。

建设美好家乡,从来不是靠嘴上说说的漂亮话而已。

更多的,是需要像乔树林这样的热心肠,像治沙英雄们这样平凡又不平凡的存在,才能够真正成就一个地方从荒漠到美景。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和牺牲,就没有我们如今看到的绿水和青山。

我们在《回乡之路》这个单元中看到的,可能只是在真实的治沙人的基础上虚构的故事,虚构的人物,但呈现给观众的感动是真实的,治沙英雄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真实的。

正是这份在“虚构”中的“真实”,才让《回乡之路》给人留下的印象,变得如此清晰且深刻。

邓超的这个故事,拍得够帅,拍得有感,拍得漂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