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2年,司馬昭自感時日無多,兒子司馬炎又大不成器,只好抓緊時間爲他掃平篡位障礙。篡位得一步步來,需要先稱公、再稱王,然後名正言順接受禪讓,這也是曹操當年的辦法。要想稱王,就得有拿得出手的戰功,要拿戰功,就得滅蜀或滅吳。司馬昭認真分析一番,認爲蜀漢已經“師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於是決定先滅蜀。

此議一出,朝臣譁然,都表示反對,徵西將軍鄧艾更是數次上書,滅蜀時機未到。鄧艾雖能征善戰,卻是個純粹的武人,哪裏能猜得到司馬昭的心思。唯獨鍾會深得上意,全力支持司馬昭滅蜀。二人心照不宣,滅蜀主將自然由鍾會擔任。

鍾會爲何能猜中司馬昭的心思呢?很簡單,鍾會和司馬昭是同一類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輩。鍾會是前朝太傅鍾繇幼子,出身名門世家,一心只想搞事業,三十八歲了都不娶妻,兒子鍾邕還是從大哥鍾毓那兒過繼來的。

司馬昭任命鍾會爲鎮西將軍,都督關中,統帥十八萬大軍滅蜀。鍾會的哥哥鍾毓跑來對司馬昭說:“我弟弟才智過人,野心不小,此去必反。”司馬昭笑道:“若將來果如此,則吾只治鍾會之罪,不累及鍾氏一門。”西曹屬邵悌也說:“鍾會難信,不可令行。”司馬昭笑道:“滅蜀之後,將士人人思歸,即使他想圖謀不軌也無能爲力。”

魏軍來勢洶洶,動作迅猛,姜維還在沓中屯田避禍,魏軍就攻破了陽安關,佔領漢中全境。姜維救援不及,只好退守劍閣,卡住金牛道。鍾會十五萬大軍被堵在劍閣寸步難行,老將鄧艾獻上偷渡陰平之計,親率三萬士兵繞過劍閣直奔成都。經過二十多天艱難跋涉,魏軍如神兵天將出現在成都城外,劉禪無心抵抗,自縛雙手出城投降。

姜維在劍閣聽聞劉禪投降,氣得拔劍砍石,無奈之下降了鍾會。鍾會野心雖大,但不懂得掩飾,不止鍾毓、司馬昭,連姜維也能看出來。在姜維的鼓動下,鍾會的野心越來越膨脹,先是陷害鄧艾父子,又密謀率軍襲擊長安。然而兵法有云:歸師勿遏,魏軍將士歸心似箭,哪肯隨同鍾會造反?鍾會與姜維密謀殺掉軍中高級將領,直接掌控軍隊,誰料謀事不密,魏軍作亂,鍾會與姜維俱死於亂軍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