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詩句。李煜是南唐王朝最後一任君主,但他不愛政事,只愛風花雪月,吟詩作對。李煜做亡國之君前的作品大都籍籍無名,反倒是亡國後的詩詞得到了千古傳唱。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本來皇帝的位子和他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爲李煜自幼才華橫溢,詩文書畫無一不通,而且又是一表人才,所以頗得自己的父親李璟的喜愛。但是那個時候李璟已經有了太子,太子由此對李煜十分忌憚,處處針對他。李煜自己沒有爭心,只想做一個悠遊自在的文人墨客,因此也就處處避諱自己的哥哥。

他每天沉浸在史書典籍之中,對於政事一概不問,甚至還給自己起了一堆的隱號,比如“鍾隱”、“鍾峯隱者”、“蓮峯居士”以此向自己的哥哥表明心跡。也就是因爲這樣,太子纔沒有爲難他。可造化弄人,太子沒能熬過自己的父親,提前一命嗚呼。而舊太子一死,李璟就想到了自己的六皇子,立馬立他爲太子。後來李璟去世,李煜就繼位爲南唐皇帝。

而此時,北邊的宋朝已經建立,趙匡胤雄心勃勃,大有一統天下之志。眼見國家面臨存亡危機,李煜也做了一些救亡圖存的準備,他的策略就是示弱。他對宋太祖上表稱臣,並親自前往汴梁面見趙匡胤。在見到趙匡胤後,他主動要求趙匡胤在以後的詔書中稱自己的姓名,但趙匡胤沒有答應。當時的宋唐關係還比較穩定,李煜以爲只要自己主動示好,就可以維持現狀,但其實當時的宋朝僅僅只是沒有抽出手來,還喫不掉南唐。

爲了進一步討好宋太祖,李煜再次降低自己的尊號,還把國內的王降爲公,把中樞機構全部改名換姓。但此時,宋朝已經在訓練水軍,準備消滅南唐。曾有人建議燒掉宋軍的戰船,但李煜沒有給予理會,仍然每天只知道飲酒作詩,和一幫寵臣探討文學問題。這時的宋太祖派人來請李煜去汴梁做客,李煜知道這是鴻門宴,就託病不去。然而此時的宋朝已經萬事俱備,當即下令討伐南唐。數十萬大軍水陸並進,如摧枯拉朽般擊潰了南唐的軍隊,宋軍在距金陵城幾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但李煜還兀自不知。

直到金陵城破,李煜成爲了宋軍的階下囚。趙匡胤封他爲“違命侯”,並沒有殺他。後來趙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趙匡義即位。趙匡義看中了李煜的寵妃小周後,就召她侍寢,小周後爲了保住李煜一命只好委曲求全。李煜知道後也只能暗自落淚,無能爲力。最無恥的是趙匡義還讓人把自己和小周後的事情畫成了圖卷,來羞辱李煜,李煜悲憤之餘也只能委曲求全。後來李煜死在汴梁,時年四十二歲。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