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正围着一个电动小汽车,有的孩子使劲地掰车门,有的孩子用力地卸车轱辘,不大一会功夫,一辆崭新的小汽车就被拆成一堆零件,小家伙高兴地又蹦又跳,就像是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发明。

“哎呦,灼灼这是怎么搞的?我刚给你买回来的小汽车,怎么一下子就变成废品了?”灼灼的妈妈呼天抢地地跑了过来,灼灼不紧不慢地说:“是我们把他卸了,想看看它为什么会跑?”

“你这个败家子的孩子,这辆车花了我两百多块呢,如果你再把玩具用坏了,我就再也不给你买了。”灼灼妈妈生气了,吓得小朋友一哄而散,灼灼嘟着小嘴巴,“还不快点把这些零件捡起来,一会儿让你爸爸看看能不能把它修好!”

每个家庭似乎都有一个“败家子”的孩子,买了没两天的变形金刚被拆成了一堆零件;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宝却把她的裙子给脱了,胳膊也扭了;就连手机都难以幸免,不把它大卸八块,孩子是不会甘心的。

说到孩子的破坏性,很多父母都感到头痛,“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里,立刻变成废品,弄得家里都不敢随便放东西。似乎只有把东西弄坏了,他才高兴呢?真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孩子的想法有时候确实有些古怪,其实,很多时候,在我们大人看来不可理喻的事情,在孩子眼里,不一定没有一点道理哦,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常见的破坏行为背后有哪些原因,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第一种情况:发泄情绪

又到接种疫苗的时间了,一早妈妈就催着苗苗出门,苗苗突然情绪失控,将手里的玩具重重地摔在地上,还将自己的被子丢到了地上。

苗苗的这种破坏性行为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她害怕打针,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妈妈一催促,就给她的情绪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有时父母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这种影响可能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容易被父母忽视。比如,父母吵架之后,孩子也会因此情绪不佳,出现乱丢东西的行为,这是孩子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一种途径,如果不清楚事情的起因,就会误以为是孩子没事找事,呵斥孩子。

应对措施:孩子任何发脾气的行为就是一种求助信号。当我们发现孩子情绪不对时,我们要分三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以苗苗打疫苗事件为例。

第一步,描述情绪,让孩子清楚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看起来心情很不好,对吗?”引导孩子清楚自己处于怎样的状态,帮助她描述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分析情绪,帮助孩子找出发脾气的原因

得到孩子的肯定回答,让孩子明白自己情绪不好后,我们接下来要帮助她,找出她发脾气的原因。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心情不好是因为什么呢?能告诉妈妈吗?”

如果孩子能说出害怕打针,我们就可以继续下一步了,如果不能正确地表达,我们可以试探性地询问:“宝贝,你是害怕打针吗?”慢慢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发脾气。

第三步,认知情绪,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你心情不好,妈妈理解,但是不能乱丢东西,你可以告诉妈妈,如果很伤心,哭一会也可以。”

其次,我们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疫苗一定要打,因为它能让我们变得强大,如果你害怕,可以拉住妈妈的手。”

第二种情况:无法解决问题时急躁的表现

最近,我家即将满三岁的二宝特别黏人,搭积木时,搭不好,就会大发脾气,将积木丢得到处都是,大哭大闹,“妈妈,帮我搭”。

这种破坏行为是由于孩子无法解决问题造成的,他反复尝试依然无法克服困难,就会表现得十分急躁,甚至会通过乱丢东西、搞破坏来发泄不满,或者以此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让别人来帮助他。

应对措施: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的陪伴将有利于稳定孩子的情绪。因为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帮手的,不是孤立无援的,他能从中获得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

第三种情况:孩子能力有限,无意为之

有一次饭后,我收拾碗筷,不到三岁的二宝趁我不注意,拿起一个盘子就往厨房跑,我立马跟了上去,我担心将盘子摔了,会伤到他。结果他手没稳,将盘子摔在了地上,碎成了两半,还没等我说什么,他自己就吓哭了。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并不是有意的,他的本意是好的,只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才将事情做砸。

应对措施:孩子无意为之的行为,我们要给予理解,不要责备孩子,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需要爸爸妈妈帮忙才能做,什么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以我家二宝收拾碗筷为例,这是好事情,但是他有可能将碗摔了,弄伤自己,于是,我就给他指定了一个不锈钢的碗,告诉他只能拿这个碗,这样一来,既保护了他劳动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危险。

第四种情况: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本文开头我将的这个案例,几个小朋友将玩具车拆毁的行为并不是简单地破坏行为,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这种事情也经常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

有一年冬天,我带沛泽去姥姥家,姥姥家的暖气坏了,家里很冷,我出去找人修理暖气,老妈在厨房做饭。我回来后发现金鱼缸里的几条金鱼不见了,沛泽高兴地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做了一件好事,你得表扬我。”儿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手帕,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手帕打开,里面裹这的竟然是母亲养的金鱼。“姥姥,天气太冷了,我怕小金鱼会感冒了,咦?小金鱼怎么不动了呢?”我和母亲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应对措施:孩子“破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手眼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所以,家长切不可阻止孩子的破坏行为,对孩子的破坏行为要持宽容的态度。

不仅如此,家长还要积极地参与到破坏行动中来,在孩子把玩具拆得稀巴烂之后,要不忘问上一句:这机器人里面有什么样?为什么它会动呀?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

如果像沛泽那样,把金鱼放在口袋里防冻,我们要告诉孩子,“金鱼和我们不一样,它生活在水里,离开了水,金鱼就活不了了。”孩子并不是刻意去伤害金鱼,我们应该原谅他,但同时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尊重一个生命,那次我和沛泽一起埋葬了那几条小金鱼,通过这种方式我想让孩子记住:一定不要去伤害小生命,小金鱼也是有生命的,它们死了,金鱼妈妈会难过的。

总之,孩子的每一个破坏性行为中都有一个天真的、弥足珍贵的想法,值得我们去尊重,不要以我们的认知去理解、干扰孩子的破坏行为,否则,我们将关闭他与世界建立链接的一个学习通道,失去一个让他保持好奇心、变聪明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