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邦的謀士,我們肯定會想到“西漢三傑”一張良、蕭何、韓信,劉邦能夠奪得天下成爲大漢的開國皇帝,這三人可謂居功至偉。但是在楚漢相爭時,劉邦麾下還有一個人,辯才無雙,足智多謀,僅靠一張嘴皮子,就爲劉邦得來了七十多座城池。那麼此人是誰呢?

他的名字叫做酈食其,此人因爲死的比較早,可能大家沒什麼印象,在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和《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對他曾提及過。要說這酈食其,也真是奇人,陳勝吳廣,楚國項梁,在當時的起義軍中是最爲龐大的兩支武裝力量,他不去投奔,而劉邦當時只是跟着項梁身邊的小老弟,但是酈食其卻一眼相中了劉邦,爲他效力。

酈食其運籌帷幄並不遜色於張良,計取陳留,勸降武關,並且此人辯才過人,是搞外交的好手,劉邦能夠在一衆諸侯中獲得較高的呼聲,這個酈食其四方遊說分不開關係。能夠在諸多起義軍中挑選出劉邦,如果還不能證明酈食其的深謀遠慮,那麼接下來他幾次對劉邦的建議,足以表明他是一個大局觀十分遠大的智者。

在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的時候,酈食其力勸劉邦奪取奪取滎陽,佔據敖倉,因爲這兩個地方對糧草運輸、後勤補給都起着十分關鍵的作用,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後勤纔是打勝仗的最關鍵因素。果然,這兩個地方的佔據,成爲了韓信反敗爲勝的關鍵。

酈食其還有一項十分顯赫的戰績,就是以一張嘴,爲劉邦得來七十餘座城池。當時燕國、趙國都被韓信打了下來,但是齊國地大人多,齊國田氏家族還有幾十萬的齊軍,劉邦令韓信領軍數十萬,去攻打齊國。

但是齊國的地理環境優越,易守難攻,如果韓信要打下來,說不定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酈食其想着還有項羽這個大塊頭沒有喫下,漢軍主力遭到嚴重損耗,局勢就會十分危險,所以他隻身趕赴齊國,遊說齊王。此人也是驚世絕豔之才,憑着一張嘴,就讓齊王將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拱手送出,並且撤除了兵備防禦力量。

這一張嘴,足以抵得上千軍萬馬了,如果就這樣讓酈食其取得齊國,那韓信幾年的東征西戰,不就成了笑話?韓信是什麼人,他心中憋着一股氣,要做一番事業給天下人看,當年他還在鑽褲襠的時候,就已經給父母的留下了一大片地方,他想要光宗耀祖的理想沒有一個人比得上。可是韓信沒辦法,齊國都投降撤兵了,沒得打了,只能掉頭。

韓信的謀士,蒯通進言道:“漢王又沒讓你撤兵,你擅自掉頭幹嘛。”韓信一想,還真是如此,劉邦沒讓他撤退啊。於是韓信裝糊塗,趁着齊王撤下防禦,偷襲齊國,兵臨城下。齊王慌了,以爲酈食其和韓信裏應外合詐騙他,十分氣憤,於是就燉了一鍋湯,主食材就是酈食其,然後自己逃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