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鄧太后臨朝稱治十六年,但是她的統治道路與呂后的殺伐決斷截然相反,被後來很多皇后所效仿,成爲中國女性政治者的標杆。作爲才貌出衆的名門淑女,卻爲何新婚出嫁就遭受冷落,尊爲貴妃她爲何還要與宮女姐妹相稱。一心想與陰皇后和睦相處,卻爲何被打上心機重重的烙印,那麼鄧太后究竟擁有怎樣波瀾起伏地政治生涯。

鄧太后是東漢和帝王的皇后,和帝死後成爲皇太后,先後輔佐殤帝和安帝兩代小皇帝,臨朝稱制和呂后一樣也是十六年,雖說都是十六年,但是世人對他們的評價可不一樣,呂后16年說她好的也有說她壞的也有,講的是沸沸揚揚,鄧太后也是臨朝稱制十六年,即使是最保守,最反對女性干政的人也對她是心服口服。那麼爲什麼這二人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關鍵就在於這兩個人的人生信條不一樣。如果說呂太后的人生信條是天下我最狠,人人對她那是十分的畏懼,那麼東漢和帝鄧太后則恰恰相反,她是以忍耐作爲人生的座右銘,讓人不忍心欺負她,換句話說呂后拼的是手段,而和熹鄧太后拼的是人品,那從什麼方面體現出鄧太后能忍呢?

在鄧太后五歲那年,頭髮長得已經是非常的好了是一個小美人胚子,她的祖母對她也是非常的喜歡和疼愛,有一天就要親自給她剪頭髮,那老人家眼神不好手又哆嗦,所以一不小心就把她的前額給剪破了。當母親發現時就問道頭皮剪破了你怎麼不喊疼啊。當時她就說祖母給她剪頭髮是出於愛,如果喊叫就會傷了她的心。所以她寧可自己忍着堅決不叫喚。要知道鄧太后當時只是一個年方五歲的孩子就有如此大的忍耐之心。如此的體貼和懂事實在是難能可貴。

第二個能忍耐的就是當貴人,忍嫉妒。在鄧綏16歲那年已經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了,而且長得十分漂亮,按照漢朝的標準來講可以說是舉世無雙國色天香之容貌。據史書記載鄧綏身長七尺二寸相當於165的個子,在當時屬於很修長的體型。漢朝人就愛修長,第二就是她的頭髮長得非常好,當時已經能拖到地面了,漢朝人認爲美人還得有頭髮好這個特點。所以當時來講鄧綏是公認的美人。

鄧綏就在這一年嫁給了東漢和帝,大家可能會想這麼一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和丈夫新婚肯定會如膠似漆恩恩愛愛,事實並非如此。皇家和普通人家不一樣,皇帝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在鄧綏嫁給和帝當貴人的時候,和帝已經有一個皇后了,這個皇后姓陰也是個美人,不僅人長得漂亮還非常有才華,書法寫的非常好,並且出身顯赫。哪有這樣一位皇后在皇帝身邊可以想象鄧綏入宮肯定是不能專寵的。那麼鄧綏只好發揮她的忍耐力了,心甘情願接受自己的角色,她讓自己跟三類人搞好關係,第一類人是妃嬪和宮女,雖說鄧綏年紀輕,但是非常擅長處理這些人的關係。跟妃嬪都是稱姐道妹,在宮女面前也從來不拿身份來壓她們。所以大家都覺得她是一個好人,跟她關係就很好了。

第二點就是處理好和皇帝的關係,她剛進宮沒多久生病了,皇帝也很愛惜她,覺得小姑娘初次離開家這時候肯定希望家人陪伴照顧,於是就將她的母親請到皇宮裏面來照顧她。而且還和鄧綏德母親講隨便住到什麼時候都行。換作一般的小姑娘肯定都渴望母親能夠長期的陪伴。這時候的鄧綏是堅決不同意,她就和漢和帝講了,說知道這是陛下的疼愛,可是讓一個外戚進入宮廷本身就不合禮法,會影響陛下的聲譽,而且她不想搞特殊,這樣做對其他的妃嬪十分不公平,也會引起其他人的議論。所以便讓母親回去了,所以在皇帝心目當中,鄧綏是一位非常識大體懂事的妃子。所以皇帝自然而然很喜歡她。

最後她特別想處理好的就是和皇后的關係了,鄧綏的原則就是,跟陰皇后穿衣服絕對不撞衫,每天她都去看陰皇后穿什麼樣的衣服,甚至看陰皇后穿的是什麼色系,不僅不能跟陰皇后穿同樣的衣服甚至同一色系。如果和陰皇后同時在一起她絕不和皇后同坐,皇后讓她走她也是非常順服恭敬地躬身退下,退的時候倒着往回退,表現得小心翼翼。如果皇帝同時招呼她和陰皇后兩個人一塊談什麼問題,只要陰皇后不說話她堅決不說話,皇帝問什麼她都裝作不知道。鄧綏能做到這點其實是十分不容易的,其實鄧綏的媽是陰麗華的堂侄女。按照輩分這個小陰皇后還得管鄧綏叫聲表姨媽,但是這些鄧綏卻乖乖的以貴人的身份服侍皇后。

從這些就可以看出來,鄧綏確實是一位謙卑順服溫柔的女人,難怪後來能夠爲世人傳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