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詩詞文化淵源流長,最初始有詞賦之祖屈原的《離騷》獲得了“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的高度評價,歷史長河中又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等一大批優秀的詩人、詞人,更是在中華歷史的文化中留下了多少餘音繞樑、名垂千古的絕句,下有現代的開國元勳在詩詞上的造詣豐富,但是在這裏筆者想說的是—宋代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她本人留給筆者們的《菩薩蠻》中的“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等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詞句絕唱,她在詩詞文學上的才賦足以讓筆者們驚豔絕絕,但同時她的個人人生經歷則是讓筆者們搖頭惋惜與哀嘆,嘆她的生不逢時,嘆她的命運坎坷,嘆她的人生失意、輾轉飄零。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她的父親李格非是一個愛書之甚的人,家中更有萬卷藏書,她的母親更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素養,出生於這樣的家庭之中,筆者們不難想象,她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是何等的高深、深奧,再加之她本身聰明過人,於詩詞文學創作之上有悟性,而且她少年時期生活於汴京,生活的環境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面對這樣盛大的京城景象,筆者相信就是在座的每一個國人看到此等現象,定會詩興大發,一抒心中的豪情萬丈,在這段期間,她寫出了令世人拍手叫絕的《如夢令》,《如夢令》一經面世,便得到了無數才子佳人的讚美與推崇,而她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中,直抒自己在研讀大量古詩文獻之後,對於唐代安史之亂前後的歷史興衰,寫下了自己深思得到的教訓,藉此表達自己對唐明皇的不滿,並且暗地裏勸誡宋朝統治者應對國家社稷更加上心,並且明智處理政事,不要給奸邪小人以可乘之機,而她這首詩的出現,也表達了一個青春明媚的二八少女對國家江山寄予的深切希望,並且抒發了對國家未來前程的擔憂之情。

筆者相信更加能夠使大家對她印象之深的則是她和趙明誠的婚姻,李清照的父親當時作爲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的父親則是禮部侍郎,這等門當戶對且年歲相當的聯姻,也造就了一對金童玉女的出現,在這段婚姻中,李清照遇到了和她三觀相合、目標一致的婚姻伴侶——趙明誠,而新婚的前兩年,趙明誠依舊在太學讀書,每當初一、十五便會告假回家與妻子團聚,而當時她們的生活經濟來源有限,生活非常質樸,但是她們依舊保持着對於神祕古老擁有着時間沉澱的碑文的熱情,這是屬於她們獨特的文化享受,即使是當趙明誠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後,但夫婦二人依舊過着非常樸素的生活,並且她們立下了廣收天下之古玩奇字的人生目標,去領略曾經的輝煌和繁榮昌盛。

生活雖然簡樸清貧,但是她們的精神文明是遠高於當時之衆人,她們過着這樣高雅快樂且歡樂的生活,而好景不長,宋徽宗年間的朝廷黨羽之爭愈演愈烈,罪名竟然株連到了李清照的身上,李清照在這偌大的京城裏,已經沒有了她的立足之地,不得不只身離去,回到她的原籍地去,去投靠之前被朝廷遣回家的親人們,而政治的大火也燒到了趙明誠一家的頭上,趙家也離開了京師,李清照之後隨着趙氏一家回到了鄉里,相信在鄉里的她們過上了如同桃花源般的生活,那浩如煙海的古詩文獻和筆墨清晰的書籍上,留下了她與丈夫趙明誠的挑燈夜讀和嘔心瀝血,而她更是經歷了那可以銘記百年的恥辱——靖康之變,從此李清照也開始準備選擇帶着自己夫婦二人的珍藏準備南下,在南下路途中,她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保住了這一批文化之瑰寶,而當她們夫婦相聚沒多久之後,趙明誠在奔赴就職道路上深受疾病而卒於建康,李清照也作文紀念他,她爲保住趙明誠的心血而派人護送書籍文物,而可惜的是,金人攻下洪州,致使書籍文物猶如魚入深海不可再尋,而她又只能帶着少量的典籍倉皇出逃,由於形式壓力,她希冀與投入朝廷,而在這樣的顛沛流離之中,文物的下落可想而知,早已散盡大半,不負以往。

而後就發生了衆所周知她改嫁張汝州,並勇於揭發張汝州一系列的罪行,之後她身陷囹圄,被他人救出之後,她的生活意志依舊高昂向上,詩詞創作的熱情更加澎湃,而詩人此人的經歷,無疑會給她的詩詞作品增添上一絲神韻,如果說青年時期的李清照是有才能,但是詩詞卻是充滿着少女般的純真與可愛,而到了人生後半期的她經過顛沛流離,喪夫之痛以及心血痛失,奸人哄騙毆打這等令人難過悲愴的經歷後,可想而知,她的詩詞創作又會走向何種的地步,面對着國破山河、江山破碎的她借用詩詞來闡述自己的愛國熱情和對於國事的看法,並借用大量典故和史上各路英雄的威武之舉,高度讚揚了忠臣良將的智慧與忠誠,並且暗暗諷刺了統治者不做伯樂錯失千里馬的庸碌無能,更是抒發了自己對於收復失地的迫切願望,而她自己也身處於暮年,更是渴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夠見到山河收復國泰民安,可惜她在懷抱着對於國家收復的希冀中默默去世。

這樣一生坎坷飄零的李清照至死也不改自己的正直,即使所嫁非人,也敢於揭發,在這亂世之中再次淪落爲孤苦無依的勇氣不是誰都有的,在這裏筆者希望大家能夠勇敢直視自己的軟弱,不要使自己陷入黑暗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