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運動跟營養一樣,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從促進骨骼肌肉的發展到各種動作技能的掌握,運動是最豐富的刺激形式,能給孩子的生長發育帶來最直接的促進。

01

促進身高,選擇什麼樣的運動?

縱向運動幫忙長高,力量訓練促進骨密度提高。

縱向運動能夠促進身高的增長。

縱向的運動,主要是圍繞骨骼生長的縱軸相應地給出應力刺激。

比如跳躍,由於人體是豎直站立,跳躍就會給股骨、脛骨、頸椎一個應力上的刺激,這個應力刺激會促進骨骼縱向發育。

如果是游泳,肩關節划水也會得到一個應力刺激肩關節周圍相應骨骼的發展。

因此,如果想讓孩子長個兒,不妨多讓孩子跳一跳、跑一跑,做一些拉伸的動作,比如 騎自行車、打籃球、踢毽子、跳繩、游泳等,都屬於這一類運動。

力量訓練可以促進骨密度提高。

力量訓練可以促進骨密度提高,讓骨骼和韌帶變粗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力量訓練應 採用適當的負荷,否則可能會起反作用。

適當的負荷力量訓練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發育,但是負荷過大,超出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骨骼的成熟範圍,則會對骨骼的發育造成不利影響,例如骨骼的彎曲變形等,從而影響孩子身高生長的正向發展。

02

運動的強度應該多大?

不同體形的孩子,運動強度如何選擇?

運動強度可以根據運動時的心率變化來簡單衡量。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都未發育成熟,這一時期的孩子 不宜採取過大強度的運動。

如果採取極高強度的運動,即當運動時心率達到每分鐘170次以上時,運動時間不易過長,一般採取衝刺或高頻率的方式進行,一組不宜超過10秒,中間間隔時間要充分,訓練與間歇時間的比值一般控制在1:10~1:20。

高強度訓練可以大量消耗糖原,訓練後會有較強烈的飢餓感,可促進食慾。

03

運動時間怎麼掌握?

時間不同,強度不同,分泌的生長激素水平不同。

運動有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作用。 低強度運動20分鐘後,生長激素會比運動前分泌增加,但血液中較高濃度的生長激素一般只持續20分鐘左右,之後哪怕再繼續運動,生長激素也會下降。

另外,較高強度短時間的運動也會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尤其是力量訓練後,生長激素分泌更加旺盛,生長激素不僅可以促進生長發育,也能促進脂肪變成遊離脂肪酸進行供能。所以,力量後進行有氧訓練,減脂效果更明顯。

04

哪些運動不利於長個兒?

●超過孩子耐受能力的高強度運動,對身高促進是不利的,對孩子的健康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害,如不提倡孩子參加馬拉松長跑。

●舉重、投擲等爆發性的運動對身高生長也沒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對關節有一定損傷的運動,如有些頻繁跪地的舞蹈,可能會損害成長板,不利於孩子身高的生長。

●過度拉伸韌帶的運動,如有些舞蹈的基本功訓練,也是不利於孩子身高生長的。

●單純上肢運動,如舉啞鈴、吊單槓、引體向上,可以使肌肉強壯,但對身高促進沒有直接的作用。

本文知識內容刊於《父母必讀》雜誌

編輯 | 《父母必讀》編輯部

組稿排版 | 晏維瀅 視覺設計 | 宮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