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遠”這裏指的是哪個“皇帝”?

文/炎炎談歷史

古代那些遠離京城的官吏,有的爲所欲爲,他們認定“天高皇帝遠”,什麼壞事都敢幹。現在人們泛指離開領導或機關遠,可以自作主張,不受約束,這句話的根本意思是有貶義的成分。

其實“天高皇帝遠”,這裏的“皇帝”不是泛指,而是專指元順帝。

它最早出自元代無名氏的《臺溫處樹旗謠》 ,由於不堪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浙江台州、溫州的百姓起義反元,並樹起“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打三遍,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幟,後來被明朝人收入《閒中今古錄摘抄》,流傳至今。

元朝一共存在97年,元順帝執掌皇位35年,是元朝皇帝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

聲色犬馬

元順帝,即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元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元朝的最後一個皇帝。親政初期,任用脫脫,勤於政事,採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階級。後期逐漸怠政,沉溺享樂。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官吏作威作福,所以纔有民少相公多的說法。

後期的元順帝將朝政交於太子,任用宦官樸不花和搠思監等人,他們權傾朝野。元順帝,受哈麻蠱惑,聲色犬馬,修煉“男女雙修之術。”當時元朝已經國庫空虛,用度不給,元順帝還在宮中建清寧殿,殿一週建百花宮,五日一移供,奢侈之至。

內憂外患

由於元朝的統治殘酷,各地發生饑荒,餓死數十萬人,農民大規模起義。太子與皇后處心積慮密謀想讓元順帝禪位,朝廷內部政權已經控制在樸不花一幫宦官手裏,外部鎮壓紅巾軍的察哈帖木兒與貝羅帖木爾,兩支軍閥相互爭搶地盤,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自稱皇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明軍高歌猛進,兵臨城下,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招降,元順帝,連一絲反抗的舉動都沒有。

元順帝給朱元璋送去一首詩《答明主》,裏面表達的意思就是,承認元朝氣數已盡,也表示自己禪讓的誠意。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與皇太子、后妃及一百多名大臣出奔上都。北逃之時感慨:朕不出京師,安知外事如此。同年,順帝因痢疾駕崩於應昌,享年51歲,明太祖以其“知順天命,退避而去”,給予“元帝”的尊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