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灾变 第一季》(Raised by Wolves Season 1)刚上线两集就被捧上了神坛,网络得分一度高达9.1分。

第一季共10集落幕后,目前得分维持在了8.5分,算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第一季整体来看,惊喜连连,但坑也不少,到了最后两集,差点崩盘,所有悬念还需要等待下一季的播出了。《异星灾变》的“高开”,是因为雷德利·斯科特亲自操刀了全剧的前两集。

这几年,他连续执导和制片了异形前传电影《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硬核科幻电影《火星救援》、《银翼杀手2049》。他愿意为HBO Max执导《异星灾变》的开篇,用雷德利式审美和雷德利式世界观,为这个系列打下基础,想必还是有点私心,为了儿子卢克·斯科特铺平道路。

《异星灾变》是多位导演合作的成果,其中也包括雷德利的儿子卢克。这也导致剧的叙事风格和审美偏好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异。有几集相对平淡,可能也是导演风格不同而造成。如果你是雷公的忠实影迷,《异星灾变》中阴郁的天空,荒芜的土地;角色脑海里离奇的梦境,身陷困境,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的神迹,想要逃脱却又无力反抗的宿命感,绝对能第一时间戳中你的审美期待。

绝大多数科幻片将视线投向浩瀚宇宙,无非是想解答几个恒定母题,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往哪里去?

《异星灾变》完全可以看做是《异形:普罗米修斯》和《银翼杀手2049》的“合体”,探索了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的定义与形式。为了解答这几个世纪命题,雷公会在剧情中制造几个明显的矛盾对立面,以此引发剧情冲突,逼迫角色和观众做出选择。

但雷公往往不会在最后给出确定无疑的答案。作为80多岁的智者,他只负责提供切入点,但不会强迫他人认同自己,所以他不能通过一部影视剧就粗暴地抛出结论。所有的认同都来自观众通过观影后,在心中萌发的念想,你相信什么,答案就出自那里。

这就是雷德利式审美的特征之一,不绝对,不肯定,给你一些多义性和开放性的想象。

普罗米修斯:谁是生命的“盗火者”

《异星灾变》第一集就是生命的起源。

未来的某一天,一艘飞船,降落在开普勒-22b行星。这里被誉为人类最适宜生存的第二个家园。

飞船上走下来两个人,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他们都是人造人,高级人工智能化的科技产物。

他们带着人类胚胎来到这颗荒芜的星球,奉造物主之名,在这里孕育新的人类文明。

人造人母亲自然无法胎生,但通过技术,她先后“培育”出6个种族和性别各异的孩子。培育出人类是容易的,在这颗荒芜人烟、食物短缺、缺医少药的星球上,抚养六个孩子健康成年,才是最大难题。

几年过后,孩子们相继死去,后来他们发现,给孩子喂养的食物有辐射。他们等于在给孩子投毒。最终,只有一个叫坎皮恩抵御了食物中毒,他成为了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

《异星灾变》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剧中通过各种历史与科技隐喻,将人类对神级文明的向往、人类起源之谜、以及机器人觉醒造反的故事都融合在了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多方势力进入星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命运发展。过去的文明对于新文明持怀疑态度,绝对不希望被取代。

剧中的信奉神的“密特拉教”,潜藏的无神论势力,以及开普勒-22b行星早就存在的人类文明,都将决定着父亲和母亲的任务结果,以及人类“独苗”坎皮恩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人造人的母亲和父亲,也许比人类的父母根据责任心和同情心,他们执着与人类的未来,一开始并无欲望和个人情感。

但随着多方势力的介入,坎皮恩的成长,人造人也开始有了人类独有的“七情六欲”,父亲希望得到母亲的爱和尊重,母亲更是渴望能够真正孕育自己的后代。另外,父亲和母亲不甘让人类作为他们生命的起源,他们自己也想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成为文明的盗火者。

雷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造物主与人, 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造物主等多对双重造物关系映射, 从《普罗米修斯》到《异形:契约》中的机器人“大卫”,再到《异星灾变》中的“母亲”,莫不如是。

雷德利本人也说:"这是一个独特且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并融合了各个角色的心境挣扎和生存问题。究竟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什么能够构成一个家庭?如果我们能够消除混乱并重新开始,会是如何?"

虽然雷德利没有给出既定答案,但他对于高级人工智能的失控以及人类的前途是充满了隐忧的。

在《AI新生》一书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家、人类兼容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斯图尔特·罗素教授就指出:超级人工智能的成功将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个事件。

能对环境和其他物种进行控制是我们使用智慧的结果,所以一想到其他比我们更聪明的东西,无论是机器人还是外星人,我们就会立刻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另外,人类试图将自己的目的部分意识灌输给机器,从《异星灾变》中来看,这似乎也注定要失败。随着多方势力的介入,剧中的母亲和父亲将迎来令人意想不到的“进化”。

就像人工智能的先驱图灵担心的一样:超级智能机器可以被定义为智能远远超过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机器。既然机器设计是智力活动之一,那么超级智能机器就可以设计出更为智能的机器。这无疑会带来一场“智能爆炸”,人类的智能将被远远抛在后面,望尘莫及。

所以,作为造物主的人类,有一天会被人造人拉下神坛,也就不稀奇了。电影《黑客帝国》中,人类的生产被机器控制,人类的生活被虚拟意识化,身体被禁锢,成为机器运作的“电池”。

银翼杀手:机器能否成为人

在《异星灾变》中,生命的起源随着角色的不断增多而一直没能得出答案。同时作为主角的人造人与人类本身,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发生着变化。

在科幻片中,人类与人造人的界限并非来自身体或功能上,而是灵魂以及文明。片中,宗教无时无刻不存在。而地球上爆发了一场人类与人造人的战争。其本质是宗教之战。

密特拉教的狂热信徒发动战争,想把所有非信徒赶出文明世界。无神论者与密特拉教展开大战,人造人一开始只是武器,而后逐渐失控, 战争以某种方式摧毁了地球。

为了逃离,信徒和无神论者分别登上了方舟。有无神论者改造了人造人,要求他们乘坐飞艇离开,各自在太空中寻找新的家园和人类的未来。

剧中,母亲和父亲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作为一部机器,成为无神论者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但他们的教育并不能改变人类根深蒂固的信仰。面对同伴的离世,从小接受无神论教育的坎皮恩开始有了信仰,以此作为逃避或心灵寄托。

而那些从小被密特拉教控制的孩子,却因为遭遇重大挫折而放弃了信仰,认为这只是荒诞的规训手段而已。

但信仰并非人的专利,多次进入虚拟空间的母亲,对于造物主的迷恋,对于能够“成为人”的诱惑,她也开始有了信仰,并且笃定的认为,自己肚子中的东西才是神圣的未来,来自神的旨意。

剧中,虚拟仓只是为了减少星际旅行的消耗,冷冻人类的躯体,让他们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但母亲作为人造人进入后,却意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就像《黑客帝国》一样,“真实与虚拟”的选择似乎与身份、价值取舍相关,也连接着对人性内涵的思考。

回到现实空间,真实和虚幻其实并非那么明显,人性欲望诱发的真相与虚伪,难道又比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要美好很多吗?

《异星灾变》的确在探索人类起源的问题,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或者说推动剧情发展的其实还是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人类发明人工智能,却将其仅仅当做人类的财产,AI的人权与伦理问题被极大忽视,比如剧中的服务型机器人、医药机器人,还有控制囚犯的押送人。人机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奴隶制(人对机器单向的奴役)的延续。至此,人类与AI“压迫与反抗”的关系便由此产生。而像母亲这样的战争机器就是反抗的最好表征。

无论是《黑客帝国》、《异形:契约》亦或《银翼杀手》,其实都在讨论“人机共存”的可能性。人与机器共生的平衡状态无疑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阐释与肯定。

既然人工智能最后肯定不受人类控制,那么造物主是谁其实不再重要。人类、机器、人造人,或者人造人造人等各方势力最后能否共生共存,才是决定人类命运走向的关键。

原来走到终点,发现雷公不过是想否定“人类中心说”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