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3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以促进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为重点,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不少女性在孕前血压正常,但是孕后却患上了妊娠高血压。千万别大意,妊娠高血压若不及时诊治,严重的可能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生命!那么,“妊高症”到底是什么呢?趁着节假日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高发病,主要出现在妊娠20周到产后12周,有一些孕妇可能会出现蛋白尿或水肿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模糊、腹痛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产生全身性抽搐、昏迷、心脑肝肾功能衰竭的症状,甚至造成母子死亡。

一般来说,高血压的判断标准是:等于或大于140/90mmHg.

根据准妈妈高血压出现时间的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以下几种类别:

1.妊娠期高血压:如果准妈妈在孕20周之后,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并且在尿液检测中并未检测出尿蛋白的话,那么便会确诊为患上妊娠期高血压。

2.子痫前期:如果准妈妈在孕20周后才开始出现高血压症状,而且在尿液的检测中出现了尿蛋白。那么,即可确诊为患有一种比较复杂的妊娠期疾病-子痫前期。

3.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如果准妈妈在孕前就患有高血压,或者怀孕20周以前便已被医生诊断为高血压,那么,医生会判定为患有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准妈妈孕前诊断为高血压,没有蛋白尿,孕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者孕前有蛋白尿,孕后蛋白尿明显增加,那就是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5.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了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妊娠期高血压有什么症状?

头晕、头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感觉迟钝、思维混乱;严重的水肿;肝区疼痛;胸痛等。

妊娠期高血压有何危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全身小血管痉挛,会导致准妈妈全身各个重要器官供血减少,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死亡。

1.脑:脑水肿,充血,血栓形成及出血等。出现视力下降,失明等。还有部分准妈妈会出现感觉迟钝,思维混乱,头痛,昏迷甚至脑疝。

2.肾脏:肾脏功能受影响,出现蛋白尿,少尿,甚至无尿。

3.肝脏:肝功能受影响,严重者形成肝脏血肿破裂。

4.心血管:心肌缺血,肺水肿,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

5.血液:血液浓缩,合并贫血,红细胞受损甚至溶血,血小板下降。

6.子宫胎盘:胎盘功能下降,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严重时母儿死亡。

得了妊娠期高血压该怎么办?

发现妊娠高血压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充足的休息:减轻工作强度,增加休息时间,应该保证夜间有8-10小时,白天有2小时的休息。

2.饮食科学营养:可以适当多食用富含高蛋白、维生素,以及低脂肪的食物。另外,还需要多补充铁元素和钙元素。

3.适当的药物治疗:必要时准妈妈需要服用降压药物,还需要服用适量的镇静剂,以达到心绪的平静,以免血压突然升高,对自己的身体和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

4.定期产检:准妈妈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果出现持续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或身体某部分浮肿等症状,必须及时就诊。

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1.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食物,常规补充钙剂;少盐少糖,少食腌制类、罐头类食品,多食用新鲜果蔬;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速度,整个孕期体重增长12.5千克左右。

2.合理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每日休息不少于10小时;卧床休息时,以左侧卧位为宜,以减少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探视,以减少各种刺激;有抽搐时,应避光以减少刺激。

3.保持心情愉悦

精神紧张易导致血压升高,怀孕时不要过度工作,可采取尝试冥想、听音乐、瑜伽之类的放松技巧帮助减压。需注意不要听响亮和节奏快的音乐,如摇滚乐、重金属音乐等。

4.定期产检很重要

准妈妈怀孕超过20周,定期去检测血压对准妈妈和胎儿的健康就变得非常重要。要注意测量体重和血压,化验尿常规,检查有无尿蛋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