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裘沛然:抓对病机治肾炎,腰痛水肿自然消!

小师妹 华医世界

图*首届国医大师裘沛然老先生

肾炎归属中医学“水肿”、“腰痛”、“淋证”等范畴,是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肾炎起病急、病程短,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慢性肾炎病程长,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后期可导致贫血及肾功能损害,预后较差,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国医大师裘沛然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乃一代鸿儒大医。今天小师妹从裘老的6则肾炎水肿腰痛医案入手,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如下,分享给各位临床优秀中医师。

案例1

患者:王某,男,21岁。初诊:1976年3月9日。

主诉:浮肿、腰酸2月余。现病史:患者今年年初感冒发热,2天后发热虽退,但出现面浮足肿。尿常规检查:蛋白+++,有颗粒管型。经中西药物治疗,尿蛋白始终在++以上,并伴有少量颗粒管型。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0U/L。诊见:面色白无华,面目浮肿,口淡乏味,腰酸乏力,下肢肿胀,按之没指,小溲黄赤,量不多。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濡细。

辨证:脾气虚弱,湿浊内生,蕴结日久而化热治法:益气温肾、清热化湿

处方:生黄芪18g 大生地18g 生白术15g潞党参15g 仙灵脾15g 补骨脂15g生米仁15g 蒲公英30g 土茯苓30g玉米须30g 白茯苓9g 黄柏12g漏芦12g 猪苓9g 通关丸(分吞)9g14剂,日1剂,水煎服。

复诊:药后病情无明显变化。处方:蛇舌草30g 金钱草30g 生米仁30g玉米须30g 生黄芪30g 半枝莲18g石见穿18g 开金锁18g 生白术15g龙胆草12g 虎杖15g 黄柏12g天冬、麦冬各12g 木香9g 茴香9g14剂。

三诊:药后复查尿常规,尿蛋白+,颗粒管型未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至100U/L,但面浮足肿未消,腰酸仍见。故上方去黄柏、龙胆草,续服7剂。另取生黄芪、生白术、玉米须各30g,煎汤代茶。

四诊:药后面浮消失,足肿明显改善,上方又连服3月,尿蛋白为微量,感冒明显减少,肝功能仍有反复。处方:蛇舌草30g 金钱草30g 生米仁30g玉米须30g 生黄芪30g 半枝莲18g开金锁18g 生白术15g 淡黄芩15g北沙参12g 五味子9g天冬、麦冬各12g14剂。另用蟾蜍肉煎煮后服食,每日1只或隔日1只。

五诊:多次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均为阴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查已正常。后因劳累,尿蛋白±,颗粒管型微量,上方去五味子,加苍耳子15g,改生黄芪60g。嘱其注意劳逸结合。药后诸症均瘥,至今未复发。

按语

裘老先以黄芪合四君子汤为主方健脾化湿,加猪苓、米仁、玉米须、土茯苓以增强化湿利尿之功,生地、漏芦、蒲公英清热凉血,并用仙灵脾、补骨脂、黄柏、通关丸既可补肾壮阳、祛风化湿,又可利尿消肿。

但服药14剂,症状未见好转。裘老考虑系湿毒热邪较盛,因此选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化湿利尿的药物,如半枝莲、蛇舌草、石见穿、金钱草、开金锁、虎杖、玉米须、黄柏、龙胆草等,其中大多数药物具有利尿消肿作用;同时加用补气养阴的黄芪、白术、天冬、麦冬;最后加用疏肝气、化症结之木香及温中健脾、兼祛肾胃之寒的茴香。

药后患者蛋白尿明显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明显降低,但浮肿及腰酸未改善,故去黄柏、龙胆草苦寒败胃之品,以改善药味的苦涩而增加食欲,同时又用黄芪、白术、玉米须煎汤代茶,频频饮用。故药后浮肿及蛋白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恢复正常。

患者持续服用3月,后因肝功能反复,再投四诊方,方中仍以清热解毒化湿,佐以益气健脾利水、养阴益气等为主。裘老还配合用蟾蜍肉食用,取其清热解毒、开窍止痛之功,故收佳效。

案例2

患者:张某,男,22岁初诊:1994年1月23日

主诉:下肢水肿伴经常发热2年。现病史:患者因下肢水肿2年到我院检查:尿蛋白+,少量红细胞,且有经常发热史,经相关检查发现抗核抗体等阳性,血中找到狼疮细胞,诊断为狼疮性肾炎。经用激素等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诊见:患者反复发热、咽痛、下肢水肿、腰酸膝软、精神疲乏,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均少量。舌质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软带数。

辨证:脾肾两虚、水湿内停治法:健脾益肾、利水退肿

处方:生黄芪30g 大熟地30g 潞党参20g旱莲草15g 白茯苓12g 炙甘草12g炙龟板18g 鹿角片4.5g 生姜片4.5g炒白术15g 当归15g 黄柏15g 大红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4周后,腰膝酸软明显减轻,精神大振,下肢水肿稍退,发热感冒次数较前减少。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少量。效不更方。三诊:续服2周后,下肢水肿明显减退,发热亦除,尿常规检查:蛋白+。效不更方。四诊:上方再服3个半月,下肢肿消,发热咽痛未作,尿常规检查:蛋白微量,红细胞、白细胞均消失。

按语

本例患者罹患狼疮性肾炎,且有明显的下肢水肿,大量蛋白尿及反复发热,已达2年,属疑难顽症,裘老在此不用利水、逐水、温阳等消肿常法,独以补脾肾为主,运中焦以散水湿,补水脏以调开合。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利水退肿、固表卫外和固摄尿蛋白;熟地、龟板、黄柏、旱莲草益肾坚阴、止血,且重用熟地以补肾水、疗虚损;鹿角片益肾温补,又寓阳中求阴之意;当归补血,与黄芪合用,则气血互生;生姜、大枣调营卫、运中焦。此法裘老常用,多获桴鼓之效。

案例3

患者:周某,女,52岁初诊:2004年10月6日

主诉:腰部酸痛2年,近日加重。现病史:患者素有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病史,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4/HP,白细胞6~8/HP;血压120/92mmHg;腰部酸痛异常,口渴索饮,神疲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

辨证:虚劳腰痛治法:健脾利水、滋阴益肾

处方:黄芪50g 生牡蛎40g 仙灵脾18g泽泻18g 生白术18g 玉米须18g黄柏18g 赤茯苓15g 白茯苓15g龟板2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腰酸明显减轻,舌苔薄腻,脉虚细。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3/HP,白细胞1~2/HP,血压140/100mmHg。上方去玉米须,加山萸肉18g、怀山药18g,杜仲15g,细辛9g,熟地30g。14剂后,腰部酸痛近除。

按语

腰为肾之府,腰部酸痛以肾亏为多,补肾为治疗大法。脾主运化,患者虽未见浮肿,但浮肿为本病之趋势,故益气运脾以防患于未然。

案例4

患者:顾某,女,25岁初诊:2004年8月26日

主诉:罹患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个月。现病史:患者近4月来出现腰痛,面色晦黯,浮肿,神疲乏力,偶有眩晕,时时耳鸣,小便泡沫量多。24h尿蛋白为4.8g。舌质黯灰、苔薄,脉濡。

辨证:肾阴亏虚,下焦不固治法:补肾益气健脾、淡渗利湿

处方:生黄芪30g 补骨脂18g 牡蛎30g大生地24g 大熟地24g 黄柏15g泽泻15g 白薇15g 漏芦15g当归18g 黄芩18g 川连9g龟板18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0月3日):上方加减调治月余,证情渐有好转,面色转华,眩晕耳鸣消失,24h尿蛋白1.9g。处方:黄芪45g 羌活20g 白术20g龟板20g 牡蛎40g 黑大豆20g泽泻15g 黄柏18g 仙灵脾18g上方加减调治半年余,诸证平稳,精神较佳,面色红润,24h尿蛋白1.2g。

按语

本例患者之病情较重,病机错综复杂,裘老拟当归六黄汤加淡渗利水药治之,且药随症变,灵活变通。加减药物中选用金樱子、芡实、山药、仙灵脾、女贞子等补肾健脾利湿药,并牢牢抓住肾阴亏虚、阴不制阳之病机,补泄并用,故病情稳定。

案例5

患者:朱某,男,42岁初诊:2005年9月22日

主诉:患者尿频、淋漓不尽3月余。现病史:患者今年6月因工作劳累,出现尿频、尿急之感,经查前列腺液有细菌,抗生素治疗后,症状虽有缓解,但未根治,少腹坠胀,腰酸腰痛。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8~12/HP,卵磷脂+++。舌质红、苔薄,脉细。

辨证:肾阴虚亏、湿热瘀积治法:补肾滋阴、清热化瘀通淋

处方:滋肾通关丸、知柏地黄汤合五苓散化裁黄柏18g 桂枝18g 山萸肉15g莪术18g 知母15g 怀山药18g泽泻15g 白茯苓12g 丹皮12g苦参12g 大生地30g 黄芪30g每日1剂,水煎服。

14剂后,腰酸、少腹坠胀好转,但仍感尿频,如厕则无。上方去山萸肉、怀山药,加覆盆子15g、仙灵脾15g,龙胆草12g。上方加减调理4月余,诸证平稳。

按语

本例患者劳则气耗,日久伤肾,故有腰痛、少腹坠胀、尿急、尿频等症,此为肾阴虚,湿热瘀积所致。裘老以滋肾通关丸、知柏地黄汤合五苓散三方融为一体,共奏滋肾清热、祛瘀积、利尿通淋之功,并能使药直达病所。诸药同用,而获良效。

案例6

患者:马某,男,74岁初诊:2004年8月26日

主诉:膀胱癌术后1月。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膀胱癌行激光电切术,又经十余次化疗,腹部疼痛已缓解,但觉盆腔部位酸楚,伴尿频、尿急。舌黯红、苔薄,脉濡软。有高血压、冠心病史。

辨证:脾肾两虚、瘀毒内蕴治法:补益脾肾、清热化瘀

处方:党参18g 白术18g 炙龟板30g莪术18g 大熟地30g 蛇舌草30g黄芪30g 黄柏15g 半枝莲30g藿梗15g 苏梗15g 山萸肉15g枸杞15g 夏枯草15g 炙甘草15g西红花(后下)1g 霍山石斛3g焦山楂12g 焦神曲12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0月21日):尿频已减,仍觉盆腔酸楚。上方加减化裁治疗1年余,诸症平稳,精神良好,小便通畅。

按语

本例患者膀胱癌术后,裘老采取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消症法徐徐图之。方中秉承动静结合、补中寓通的治疗原则,在大剂补气健脾、益气养阴药中,佐以西红花、藿梗、苏梗、焦山楂、焦神曲等活血行气、开胃行脾,黄柏、夏枯草以防温补太过,蛇舌草、半枝莲以防癌瘤复发。

裘老用药谨守病机,用药灵活,故疗效卓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