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话说雍正时期,县令是很不好当的。

原因是什么呢?所有的县令,最起码三年内要来京见一次皇上。目的嘛很清楚了,就是雍正要面试一下这些基层的亲民之官。

据统计,当时州县官有近两千个,也就是说,雍正每年要见六百多,平均每天两个。

这些人中,有些被雍正看上了,由此飞黄腾达;但有些就倒霉了,譬如江南吴县县令陆生楠。

雍正挑刺是从他的奏折开始的,说他折里“前惟颂圣浮词,中间不过腐烂时文,无一语近于直言规正,亦无一事切于国计民生,而倨傲诞妄之气,溢于言词”。

于是,雍正命其入见,要好好查看下,这个陆生楠究竟能不能胜任知县一职。

结果好了,陆生楠觐见时大概过于紧张,结果给雍正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说他“举动乖张”,问他话又默不作声(难道听不懂雍正的普通话?!);

完了,陆生楠被雍正教训了几句,这回倒是听懂了,可惜表情错了,“转多愤懑之色”。

如此这样,陆生楠当然没好果子吃,雍正本想将之罢职,但想想这人或许只是不懂礼仪、没见过大世面,其本人也许还有点小才华。

算了,雍正转念一想,还是给他一条出路,让他留在工部学习如何办事,锻炼锻炼也好。

不久,陆生楠被授为工部主事,再次引见时,陆还是那副不卑不亢、一点都不感恩的样子,雍正见了气不打一处来,这明摆着就是“逆抗”啊!

得,这人不能用!

这时,也该陆生楠倒霉。

也就在同一时期,陆生楠的老乡、御史谢济世因为揭举宠臣田文镜而被雍正盯上。后者突然一想,陆生楠是广西人,谢济世也是广西人,李绂是广西巡抚……

嗐!我说怎么这么奇怪呢,这陆生楠平日里一定与谢济世、李绂结为党援,这才有如此“猖狂”气派。好嘛,给我一并革职,发往军前与谢济世同时效力去!

如此将陆生楠革职发配似乎有些言之无据,于是雍正又补了一套说辞,说陆生楠不诚不敬无礼,将之发往军前,就是要让他学习三点:

一是“令其观满洲尊君亲上之心”,学学什么叫“谨懔”;

二是“令其观我朝兵营之制”,知道什么叫“整严”;

三是“令其观各蒙古部落熙皞醇朴之风”,学习什么叫“诚实”。

谢济世、陆生楠被发配到阿尔泰后,两个文人到这荒远边地也没啥事干,结果谢济世倒腾起经书注解,而陆生楠更厉害,弄出了一本《通鉴论》。

后来,驻守阿尔泰的振武将军、顺承郡王锡保邀功心切,将两人的作品给全行搜去并送至京城。

雍正看后,那是相当恼火,因为谢济世不但在《大学注释》中毁谤程朱,而且对时政“恣意谤讪”,尤其是“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这句,更是踩到了雍正的尾巴。

最终,在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谢济世与陆生楠两人同时被绑赴刑场,验明正身后,只见寒光一闪,陆生楠人头落地,旁边的谢济世是一个寒噤,险些瘫倒。

正当他以为自己将步入黄泉时,监斩的锡保却拍拍他的肩膀,呵呵笑道:“谢济世从宽免死,令当苦差效力赎罪!”

乖乖,搞了这半天,原来这是雍正故意弄的恶作剧——你是言官,我不能杀你,但至少也得吓吓你!方能出我心中的一口恶气!

事后,有人问谢济世临刑时什么感受,谢说:“论逍遥自在,生不如死;论痛楚,病,不如刑。尸解而去,何惧之有?”

还有人说,陆生楠被砍头后,主刑官曾问谢济世:“汝见否?”谢昂然不惧,答道:“吾见矣!”

当然,也有不怎么英雄的记载。锡保即写了个折子,将行刑的详细过程向雍正汇报:

“解谢济世衣服捆绑时,甚惧而往后跌倒。推之往营外时,谢济世见陆生楠,勉强颤抖言一句,‘我二人一道去也’等语。

……到法场后,令陆生楠近前跪毕,奉旨:将尔之父、母、祖、孙、兄、弟,皆已宽免流放,惟尔正法。谕毕,向陆生楠出示正法。

继之亦如杀谢济世,令其近前跪毕,谢济世昏迷,唤伊颁旨:‘将尔宽免正法,亦免尔之妻子家产入官,令尔出苦力以赎罪’等情。

伊竟未懂,复又告诉一次,方才懂得,问曰:‘真宽我不死?’问毕,即跪地磕头。

松绑之后,谢济世才清醒叩称:

‘我之前罪应即诛,而不杀宽免。今日仰蒙圣主又宽我不死,我竟末想到。自今日乃我再生之日。我若存一日,则感激再生之恩一日’等语。

谢济世并无逞强妄动之处。”

两造说法,谁真谁假也很难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雍正一定喜欢后一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