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書法家的《草書千字文》,有晉唐餘韻,

松崎慊堂(1771~1844),日本肥後人,朱子學者。松崎慊堂出生農家,15歲往江戶,入昌平坂學堂,師從林述齋,後以博學和善於考證而聞名。曾任遠江掛川藩儒官,天保年間儒學家。

這幅草書千字文爲松崎慊唐63歲所書,這幅作品寫於公園1834年,正處於中國的道光年間,此時的中國書法正處於大變革時期,當時的中國書壇正處於魏碑書法的興起的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碑學書法家以及書法理論家。

有擅長篆書、隸書的鄧石如,師承六朝碑版,風格雄健樸拙,氣勢開張,其隸書厚重古拙,神采飛揚,開清代碑學之宗,其篆刻也有很大的影響,被稱爲“鄧派”。

還有擅長寫隸書的伊秉綬,融《張遷碑》、《禮器碑》、《鮮于璜碑》爲一爐,去掉隸書典型的蠶頭燕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隸書風格,結體開張大氣,方正穩定,有隸書的博大氣象,被稱爲“能拓漢隸而大之”,成爲清代隸書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同時,還有五體皆精的何紹基,其書法被稱爲“有清300年來第一人”,尤其擅長行書、隸書和楷書,何紹基是一位勤奮型的書法家,學習古代字帖,動輒就要臨摹上百遍,最終融合中國書法五體於一爐,以碑帖融合形成陽剛之美。

除了以上三位書法家,當時的中國書體名家輩出,還有擅長篆書的吳讓之,擅長隸書的曲阜桂馥,超逸豪邁的陳鴻壽,善於書寫篆書,被譽爲“遠超宋元明三代,直接秦漢”的楊沂孫,楷書自成面目的張裕釗,被日本尊稱爲“日本書道現代化之父”的楊守敬,把魏碑書法與文人書法相結合,把魏碑雅緻化的趙之謙,標誌着近現代書法開端的吳昌碩等等。

與此同時,中國書法在書法理論上也有很大的發展,阮元提出了“南北書派論”、包世臣的《藝舟雙輯》奠定了碑學的理論基礎,建立了以筆法爲核心的書論體系,碑學正式拉開帷幕。

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松崎慊堂的書法,仍然是延續的中國傳統的帖學書法,是與中國明清時期完全不同的一種書風,雖然遠不能和盛唐的書法相比,但卻有其餘韻,其草書有唐代懷素和尚的筆意,後來楊守敬把魏碑書法帶到日本,日本也開始了一場新的書法上的變革,他也算是最後一批比較傳統的日本書法家了,難得一見。

你覺得松崎慊堂的草書《千字文》如何?碑學的出現是炒作還是藝術家的追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