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孩子似乎是一件喫力不討好的事情,我們這些當家長的人,不僅要忙着工作,還要一邊照顧年邁的老人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孩子。

一般情況下,寶媽們帶孩子出門,都會乘坐公交車或者地鐵,而前段時間,我在一個寶媽羣裏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事情發生在一趟行駛的地鐵上,一位普通的寶媽正在帶孩子出門,手上雖然沒有重物,但是地鐵上人滿爲患,寶媽手忙腳亂的樣子引起他人的注意。

由於車內人較多,沒有位置能坐,而全程也沒有出現乘客讓座,母子倆只好站在車門旁邊,抓着扶手。

面前的這個小孩子,看起來白白胖胖,應該只有兩歲左右,寶媽在乘坐地鐵期間,一隻手抓着扶手,一隻手抱着孩子,每隔幾分鐘還要換一次手。

這樣的場景,可能廣大的寶媽朋友們曾經體會過,也能感同身受視頻中寶媽的辛苦,寶寶好像也知道媽媽很不容易,不僅不哭不鬧的,還伸出小手抓着扶手,這一舉動讓人心疼不已。

從這件事,我們能看出,周圍的人們似乎變得更加冷漠,“尊老愛幼”的行爲越來越少,而視頻中的寶寶卻與周圍乘客形成鮮明對比。

1.家長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舉動,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平時我帶女兒乘坐公交車的時候,有人需要座位,都會主動讓座,次數多了,女兒也會給一些老人讓座。這樣的做法讓我這個當爹的倍感欣慰。

2.相信孩子的能力。每個人都需要從逆境中學會成長,雖然小孩子年紀小,但是這個年齡段也剛好是鍛鍊他們學會堅強、獨立、懂事的時間。我曾經因爲女兒鞋帶總是掉而煩惱,後來我老婆索性不買有鞋帶的鞋子,這可算是一種“溫柔的陷阱”。我當時的做法就是教女兒如何繫鞋帶,開頭幾次女兒總是哭鬧學不會,直到後來慢慢學習,才學會繫鞋帶這個技能。

3.鼓勵孩子樂於助人。家庭環境更像是社會的縮影,在家裏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爲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前提是不要用命令的語氣。我爲了讓女兒有一種爲他人着想的意識,苦口婆心說了許多話,做了許多事情,也告訴她當我們付出的時候,總會有回報。當她幫我倒水的時候,我會說“謝謝”;當她給媽媽遞物品的時候,會跟女兒說“謝謝”;當有人給女兒讓座的時候,也會說“謝謝”。

在生活中,我們要感謝的人有很多,學會感謝別人是最基本的尊重,其次讓孩子學會幫助別人則是孩子懂事、自立的一種表現。不論是那視頻中孩子的表現,還是我們自家的孩子,身爲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懂事、體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