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熊孩子應該是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了吧,即便是很小的事情,孩子只要感到不順心,就會不分場合的大喊大叫,其實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而是孩子情緒失控,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情緒思維表達。

根據研究也可以發現,孩子在四歲的時候情緒可能會走上極端,那是因爲孩子的大腦空間邏輯聯繫並沒有形成,也不能正確管理自身的情緒,所以在發生事情不滿於自己心意的時候,就走向情緒表達極端。

但是這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爲,我們同時也不能讓孩子認爲只要用爆發情緒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教育。

孩子情緒失控,帶來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1.難以融入正常的社交圈子

孩子過於霸道,如果稍有不滿足於自己事情發生,就會情緒失控,這是很不利於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進行相處。而在一個羣體當中往往採用暴力或者哭鬧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導致被孤立的。

在小的時候,孩子是純真的,可能對於很多事情都不是特別的在意,但是隨着孩子的成長長大,孩子的容忍力也是逐漸下降的,所以對於其他不穩定孩子的情緒容忍力也是下降的,所以調整好孩子的情緒對於他未來的社交也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挫敗感屢屢在孩子心中

失控情緒本身就屬於一種負面情緒,所以如果孩子長期是容易情緒失控的,那麼他就是一直處在負面情緒當中的,而在這種情緒的薰陶下,孩子就會感覺自己十分沒有用,周圍環繞着一圈濃濃的挫敗感。

尤其是在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一直都是採取情緒失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會更加加深他這種挫敗感,這極其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在長期深陷這種挫敗的情緒當中,輕者孩子只會每天愁眉苦臉,重者孩子就會患上抑鬱症,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正確調整孩子情緒,家長需這樣做?

1.不在公衆場合質問孩子

情緒失控的孩子自尊心是會更強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家長千萬不要盲目指責,尤其是在公衆場合內,更加不可質問指責孩子。情緒失控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所以每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父母應該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用輕鬆平穩的語氣詢問孩子,進行安撫,讓他感覺到安全感,同時給她樹立,情緒失控不能達到他原本目的只有與父母好好交流才能帶來想要的。

2.瞭解孩子情緒失控原因

其實大部分的中國式教育都是治標不治本,每次孩子委屈或者情緒失控哭泣,總是進行安慰,卻從來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解決問題。身爲家長,所以對於孩子不良情緒,父母做的應該是引導他找到解決這種情緒辦法。除此之外,有些父母不懂的孩子因爲什麼哭泣,就開始安慰,其實這不利於孩子長期情緒解決,所以搞懂了孩子情緒失控原因,就解決了孩子情緒失控問題的一半。

3.與孩子進行更多有利溝通

孩子出生以來,是需要家長去教導的,這樣纔不會給孩子樹立錯誤的價值觀。與孩子進行有力的溝通,這也是走進孩子內心,與孩子交朋友最好的辦法。

總之,瞭解了情緒失控帶來的問題,才能更好意識到其帶來的危害與不好影響。瞭解情緒失控的原因與解決辦法,纔有利於解決這件事情,讓孩子不再變成“熊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