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故宮是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宮殿,後來在明朝和清朝的時候,都是皇帝居住的超豪華院落。在故宮一共住過24位皇帝,可是在故宮卻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紫禁城

紫禁城爲何每天要求玉泉山運水

因爲皇宮裏面的人,每天都會去玉泉山運水喫,可是在皇宮裏面,還挖了72口水井。既然是從玉泉山運水,那就說明皇宮裏面的人是不在這些水井裏面喫水的。既然不用水井喫水,爲什麼還要挖水井呢?這也成爲了歷史的一道謎題。

我們首先來看下,皇宮裏的人爲什麼要在玉泉山取水。玉泉山的水被稱爲是,“水清而碧,澄潔似玉”,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這座山才被稱爲是玉泉山。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的是,玉泉山的水肯定是非常好的。

玉泉山

而且玉泉山的土地紋路像龍鱗,並且這裏隨處都是泉眼,水量充足也夠皇宮飲用。當然皇帝喝的水,不但要清澈還要健康,最好是能夠延年益壽。據說乾隆皇帝曾經把全國各地的泉水經過稱重,他發現玉泉山的水是最輕的。

乾隆認爲泉水越輕越好,多喝甚至對身體還是有益的,最終就選擇了玉泉山的泉水。那既然皇宮的飲用水,是在外面拉過來的,爲什麼皇宮裏面還要挖井呢?並且這井挖一個還不行,一挖就是72口井。

故宮井

故宮挖了72口井,爲什麼沒人喫井中的水

首先宮裏的人不喝井水是有原因的,這是爲了保證飲水安全。宮裏面明爭暗鬥,宮鬥劇對此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如果有存壞心的人,在井裏面下藥,讓妃子懷不上孕,這也是很有可能的。

並且宮裏面管理嚴格,即便是一些宮女心中煩悶,做一些惡作劇放點瀉藥什麼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這些水井真正的用途是爲了消防滅火用的,故宮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木質結構非常容易着火。故宮從朱棣建成,到清朝結束髮生的火災起碼有八十多次。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故宮的前三殿,分別在嘉靖三十六年和萬曆二十五年,兩次被燒,還在永樂十九年的時候,因爲被雷擊中也被燒過。明永樂二十年年末的時候,乾清宮這個故宮裏面最重要的一個宮殿,也被大火燒過。

故宮中72口井的真實用途是什麼

正德九年的時候,皇帝居住的乾清宮,和皇后居住的坤寧宮,都發生了火災,這次大火是因爲燃放包柱引起的。嘉靖四十年十一月,皇帝和妃子在豹帳內放爆竹,將整個萬壽宮都燒燬了。這次的火災非常嚴重,不僅燒燬了整個屋宇,還燒掉了許多的奇珍異寶。

故宮的火災,大多都是因爲燃放爆竹引起的,整座木質的房屋,大火一旦蔓延開來很難控制。外面的水來不及,這些水井就起到了消防的作用。清朝的時候,對故宮內易燃物品的管理就非常嚴格了。

曾經有御膳房的廚子,用火不小心,燒掉了整個太和殿,這6個太監直接被拉出去砍了。清朝的時候還發明瞭“激筒”,類似於現在的消防槍,“不論多高多遠,皆可立到,尤似大雨噴空”。這種工具出現之後,故宮的防火就做得更好了,而無論什麼工具都需要用水,這個時候水井的作用就表現出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