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是個一年級的學生,做作業不管是對於小東媽媽,還是對於小東來說都是壓力非常大的一件事,因爲小東做作業時候總是一直問問題,每一次的作業都是在媽媽的各種吼聲中完成的。

做作業時,小東遇見問題就會磨磨唧唧的去問媽媽,問過三五次之後,每次媽媽看到他那麼墨跡就來氣,簡直就是“一點就爆炸”,小東媽媽就開始吼叫小東。

媽媽每吼叫一次,小東就會停下來等媽媽吼完,再繼續做作業,每一次做作業都要經歷好幾次的停頓。

面對媽媽的責備,小東很迷茫,不會就想問,做作業的思路也在不斷的被打斷,他看到稍微不懂的題目,就開始問媽媽,這個不懂,那個不會做,於是媽媽當下就着急上火,對小東進行“肆無忌憚”式的指責。

指責過後,就直接告訴小東答案,造成了小東覺得不懂就不想去想,直接問媽媽就可以知道答案了,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是養成了小東的惰性,反而會讓他更不想思考了,那麼針對孩子不想思考的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有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大多數都曾反應過這個問題,孩子作業的時候總是過多的依賴家長,不懂得做的時候總是不經過思考就直接說不懂,但是孩子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需要家長去發現,是因爲什麼纔會導致孩子不動腦筋呢?是因爲作業量太多還是因爲作業難度太高導致的,所以不是孩子一問不懂家長就開始着急,而是應該找出孩子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

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需要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如果低年級的孩子可能沒辦法一次性的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家長需要耐心多次的溝通了解,幫助孩子解決眼前出現的問題,找到了孩子不愛思考的原因,纔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1、和孩子一起把學習任務進行分塊,一部分一部分的完成

其實看似很多的作業和難度,只要讓孩子學會分解任務,一點一點的完成,其實難度沒有那麼大的,告訴孩子進度,讓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其實作業沒那麼可怕,一點一點解決,看似大量的作業就這麼做完了。通過這樣的行動去告訴孩子,遇到困難不要害怕,而是要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總是一點一點去解決的,讓孩子慢慢的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2、讓孩子分解學習任務之後,從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完成的作業先做

讓孩子先做自己覺得可以完成的作業,然後由簡單到難的慢慢的難度升級,這樣給孩子信心,如果一開始就是孩子比較不會的難題拿上來,那麼孩子感受到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建議家長們幫助孩子去分解任務,並且合理的分配他們的任務。

3、不斷的給孩子鼓勵和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大多數的家長可能面臨孩子問題的時候會難免失控,並且可能給孩子一定的壓力,有時候可能會隨口就出“你怎麼會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都不會”,其實可以改成“你可以先想一想,相信你可以想出來的”,慢慢的引導和鼓勵,甚至當孩子面臨困難的時候,可以陪伴他們一步一步的去解決。

像小東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家長彆着急,孩子不愛思考不是他們固有的思維的,所以家長需要通過自身的方式和方法去調整孩子,幫助孩子們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並且在他們進步的時候給他們鼓勵和肯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不斷的完善和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