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很多規則都不懂,需要家長一點一點的教育。而家長教育孩子,喜歡讓孩子“分享”。很多家長都會告訴孩子說,有了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玩才更開心,自私不分享的是壞孩子。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對嗎?甚至有的家長,覺得不能讓孩子太小氣太吝嗇,所以還會逼着孩子分享,覺得這樣纔是爲了孩子好,這種說法又真的對嗎?

我和他分享了,爲什麼他不和我分享?

琪琪媽媽就一直教育琪琪要懂得分享,奶奶過生日的時候,琪琪和媽媽一起到奶奶家去,遇到了同歲的堂哥。琪琪把自己的糖果和玩具和堂哥一起分享,兩個人玩得很開心。後來堂哥也拿出了自己的玩具,琪琪想要看一下堂哥卻不同意,就算是他不玩的時候都不讓琪琪碰一下。琪琪感覺很受傷,於是就和媽媽說:“媽媽,我都和他分享了,爲什麼他不和我分享?以後我也不和別人分享了。”

聽了琪琪的話,媽媽並沒有強硬的高速琪琪分享是對的,逼着琪琪願意分享,真正聰明的父母,都不會犯這種錯。而是告訴琪琪,自己的東西分不分享是自己的權利,如果她以後不想和別人分享了媽媽也會支持他,只是像堂哥這種玩了別人的玩具卻不和別人分享是不是不太好?你不能像他學習。你在家裏的時候也有玩得好的小朋友,他們有了玩具和喫的也都會給你分享,那你要小氣的不和他們分享嗎?

琪琪媽媽這樣告訴孩子,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說明白了兩個道理。第一個是“物品所有權”,自己的東西自己就可以做決定要不要和別人分享,所以別人不願意和你分享也沒有錯,你如果不願意,同樣可以不分享。第二個是與人相處的問題,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相互的,哪怕只是孩子,如果總是不願意和別人分享,過度的以自我爲中心,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次數多了,別人也就不願意和這樣的孩子一起玩了。

爲什麼說聰明的父母,不會逼孩子分享呢?

小孩子不懂得分享,並不是因爲自私,他自己有需求,看到了好的東西就想要據爲己有,這實際上市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如果父母以爲孩子是自私而逼着孩子分享,反而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幼年時期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長大以後可能會真的變得更自私。而且還有一點,小孩子可能分不清分享和給予,幼年時期習慣了被逼着分享,長大以後可能會變成討好型人格,不懂得拒絕,委屈自己去滿足別人,這不是父母想要的。

所以父母不想要孩子自私,也沒有必要逼着孩子分享,讓孩子順其自然的長大,當他有了與人交往的要求,他會明白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也會明白哪些東西是我的那些是別人的。真正聰明的父母,不會逼孩子做這件事,家長早知道,孩子會過得更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