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後,中原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陷入了常年的征戰之中,可以說百姓生靈塗炭,而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後登基稱帝,隨後南征北戰,終於一統中原,成爲了大宋三百年基業的奠基者。就是這樣一個結束了百年軍閥割據局面的曠世君主卻突然暴斃而亡,而這一切又似乎和他的繼位者,親弟弟趙光義有着某種撇不清的關係。

爲什麼說與宋太宗趙光義撇不清關係呢,那是因爲趙匡胤暴斃當晚曾召晉王趙光義進宮喝酒。要說兄弟喝酒實屬正常,畢竟趙光義小哥哥趙匡胤12歲,可以說是從小就跟着趙匡胤南征北戰,倆人關係十分好。

當晚兩人屏退左右,把酒言歡,雖然皇帝讓太監宮女都下去了,但是他們卻又不敢遠走,怕萬一皇帝臨時有什麼需求,正因爲這樣,歷史上的一個傳言“燭影斧聲”誕生了。

宮人們回憶稱夜裏曾看到燭影晃動,一個人一會起身,一會俯身,還聽到了斧擊聲,但是沒有皇帝口諭無人敢近前查看,當夜無話,第二天趙光義就急招宰相趙普入宮,稱宋太祖駕崩了,隨後他按照“金匱之盟”繼位稱帝。

有人說,這趙匡胤有兒子爲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兒子卻傳給自己的弟弟呢?這不符合漢族人的風俗習慣,而且當晚的燭影斧聲就是趙光義謀殺親哥的證據,這其實都是無稽之談。

晚清之前基本上沒什麼人覺得宋太宗是弒兄篡位,而“燭影斧聲”的故事又十分適合演義小說去發揮,正好晚清到民國時期演義小說盛行,很多說書先生就拿演義小說來當底稿,大肆宣傳,宋光義“燭影斧聲”弒兄篡位的事也就這樣被一傳十、十傳百了。

趙匡胤不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弟弟的證據還有很多,下面就說兩個基本的。

證據一:胡人對中原習俗的影響

其實當時的朝代已然深受胡人習俗的影響,皇位已經不再侷限於父傳子了,相對於血緣,名分更加重要。

比如後晉石敬瑭就曾傳位於自己的侄子;南楚的馬殷更是直接立下規矩,王位只可是兒子的兄弟們相互繼承,不可隨意傳給第三代

所以說,即使趙匡胤傳位於趙光義也是很符合時代背景的。

證據二:趙匡胤不給兒子封王

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英年早逝,剩下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都是一表人才,在朝上朝下都有着良好的口碑。不過趙匡胤卻始終沒有立太子,甚至連個王都沒給他們封過,這又是爲何呢?

當時五代十國有個慣例,那就是尹京的親王就是未來的繼承人,而趙匡胤遲遲沒有立王的願意其實就是想傳位於兄弟趙光義。

所以說,趙光義在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的位置上是穩穩的坐着,而趙匡胤的種種行爲也都表明了要傳位給晉王趙光義的決心。

而趙匡胤爲何突然暴斃,現代的史學家們猜測很有可能是因爲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宋代的皇家都有着肥胖、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等遺傳基因。趙匡胤很有可能是因爲飲酒過量導致了自己的死亡,而他親愛的弟弟趙光義卻因此背了千百年的黑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