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三國,大家會想到諸多人物,其中諸葛亮無疑是人氣最高的之一,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諸葛亮描寫的過於神奇,以至於魯迅先生稱其“狀諸葛之智近乎妖”,那麼在小說中如此完美的一個人在歷史上真的也是個完人麼?

諸葛亮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的代表人物,《三國演義》中剛出山就用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這三把火助劉備穩住腳跟,什麼“舌戰羣儒”、“空城計”、“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三氣周瑜”、“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都被人們耳熟能詳,當然這裏面很多都是文學渲染,是羅貫中爲了突出諸葛亮的能力而杜撰的,歷史中的諸葛亮同樣有着很多的優缺點。

諸葛亮處事謹慎,凡是都願意親力親爲,正如《出師表》所寫的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可以說是他最大的優點之一,但是同時也正因爲太謹慎了,也被後世所詬病。

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當時,諸葛亮率軍北伐,魏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效仿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親率五千精兵,道出子午谷直取長安,然後,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與魏延軍會師潼關,大事可成。

然而諸葛亮覺得此計過於兇險,沒有同意,魏延因此覺得諸葛亮膽小,常常爲此計而可惜。

諸葛亮之所以不用魏延的計策,這與他謹慎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更喜歡的是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的進攻方式,對於那些冒險的計策能不用則不用,因此也是人們總說他貽誤戰機的原因。

諸葛亮在隆中之時,常常自我欣賞,“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這兩位都是歷史名人,管仲是齊國國相,助齊桓公稱霸羣雄,樂毅是燕國名將,曾連取七十二座齊國城池,可以說諸葛亮的意思就是自己文武全才。但是說實話,他用人方面的能力確實不如劉備,第一個就是看不起魏延,在《三國演義》中,他稱魏延腦後生有反骨,正史中是覺得魏延有勇無謀,不願重用。魏延作爲劉備十分看重的人才,在劉備取得漢中之後,大家都以爲要留張飛把守之時,劉備偏偏選了魏延,可以說劉備非常信任他,但是在諸葛亮手中,他也只能當一個前鋒將軍。

第二個就是重用馬謖,這馬謖作爲馬良的弟弟,在兵法上的研究可以說是有一套的,但是僅僅是理論知識可以,劉備生前就對諸葛亮說這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諸葛亮就是不聽,結果街亭一戰,諸葛亮直接讓其當主將,導致蜀漢斷送了北伐大計,直接重傷。

諸葛亮當然優點也很突出,作爲蜀漢政權的真正掌控者,他不貪財、不貪權,做事兢兢業業,一心一意輔佐漢室江山,在死後將所有權利還給了劉禪,沒有像司馬懿一樣扶持自己的兒子,可以說是個大大的忠臣。很多讀者更願意相信《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即便最後的失敗也寫得那麼傳奇,畢竟這個治世之能臣也許只有這樣的表現才能顯得完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