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著名的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凡來杭州者,西湖是必到之處。蘇軾詩云:“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把西湖在晴、雨、霧中的景象描述得淋漓盡致,讓人產生美好的聯想。

在西湖之中,爲人們熟知的主要是兩條堤:白堤、蘇提。其實,在這西湖之中共有“四堤”: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

白堤,東起“斷橋殘雪”,西止“平湖秋月”,全長約四里。其實這條堤並不是白居易在任時所築,早在白市長來杭州時就有這條堤,古時稱它爲白沙堤,白市長還寫下一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的詩句。當然白居易在杭州時也修過一條堤,是在舊日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現在早已經找不到蹤跡了。

現今這條“白堤”,是後人爲了紀念白市長而命名的,千萬不要認爲這堤是白居易當年主持修築的,那是會鬧笑話的。

蘇堤,北起岳廟,南止南屏山麓,全長約五里半,杭州人也稱它爲“六吊橋”,即在這條堤上有“即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石拱橋。蘇堤確是蘇軾東坡市長主持修築,蘇市長曾在詩中說:“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

要說明的是當年蘇市長主持修築這條堤壩,並不是爲了要營造什麼風景旅遊區,市長只是爲了要疏浚西湖,但從湖裏取湖泥和葑草沒有地方堆,所以把堆築成了這條南北向的湖中通道。

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後來這裏竟成了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蘇市長當初也想不到他會有這麼大的功績,讓一代代的杭州人民所懷念。

楊公堤,位於蘇堤以西,與蘇堤並行,北起靈隱路,南至虎跑路,約摸七里,堤上也有六橋:環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它與蘇堤六橋前後呼應,合稱爲“西湖十二橋”。

楊公堤始建於明代,與蘇堤相隔有500年之久。楊公堤是紀念主持修築的杭州知州楊孟瑛而命名。楊孟瑛,大家都不熟,他是重慶豐都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任杭州知州。

楊孟瑛到任杭州知州後,發現這個西湖並不是東坡市長所描述的“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優美景象,而是一副敗落的狼狽不堪的樣子,正所謂“十里湖光十里笆,編笆都是富豪家。”楊市長決心好好整治一下曾經優而美的西湖,還湖於民。他的西湖整治規劃在得到朝廷批准後,便大刀闊斧地開始了湖底清淤和湖岸改造工作。在這整治的其中,毫無疑問會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後被御史胡文璧參劾,說他開浚西湖無功,浪費官帑二萬三千餘兩,便罷官歸鄉。但受益的杭州人民還是記着他,把這條提稱之爲“楊公堤”。

楊公堤到民國時改稱爲“凱旋路”,後又改稱爲“西山路”,現又重改爲“楊公堤”。

趙公堤,更鮮爲人知了。它始建於南宋,比楊公堤要早三百年,主持築堤的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趙與岅。趙與岅是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兼臨安知州。趙公堤自北新路第二橋(原蘇堤東浦橋)至麴院築堤,以通靈隱、天竺。此堤不長,只有一里半多一點,現在還存有趙公堤路。

介紹了西湖這“四堤”後,回到題目,人們都知道白堤、蘇堤,那爲何還有兩堤鮮爲人提呢?

一、從介紹中,大家也都知道了白堤、蘇堤的地理位置比較楊公堤、趙公堤有優勢,它們都處在西湖的主要位置,是遊人首到之處。

二、白居易、蘇軾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而楊孟瑛和趙與岅在中國文學史根本毫無地位可言,所以說無論你官多高,錢再多,能讓後人記着你的,必須你是文化人,最好是詩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