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關係是相聲門裏傳承藝業的重要紐帶。老觀衆都知道,即便同爲一師之徒也有身份上的差別,拜門的徒弟和實授的徒弟在師父眼中必然是區別對待。在實授徒弟當中以入室弟子和師父師孃的關係最爲親密。可什麼纔算入室弟子呢?

舉個例子,侯門二師兄黃鐵良先生就是典型的入室弟子。13歲跟隨侯寶林學藝,在師父家喫住,在師父開的藥鋪裏打雜,幫着師孃照看年幼的耀華、耀文兩兄弟。年深日久積累的師徒情誼,師父往往都會把徒弟當成膝前兒女,也願意把自己幾十年的藝術精華傾囊相授。

劉寶瑞先生與侯大師一樣,也是中國相聲界的一座巔峯。雖然他的藝術生涯遺憾的定格在了53歲那年,但他留下的每一段錄音資料卻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相聲愛好者。劉先生的弟子們也不遺餘力地傳承着恩師的表演藝術。單從知名度來看,唐傑忠無疑是衆師兄弟裏響噹噹的大蔓。在很多媒體報道和曲藝評述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麼一種說法,“唐傑忠是單口大王劉寶瑞先生的入室弟子”。這實在是對歷史的扭曲訛傳!

唐傑忠17歲參軍,加入部隊文工團。1959年,從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當時組織上給他安排的授業老師正是大名鼎鼎的劉寶瑞。和馬季在中廣期間學藝一樣,唐傑忠與劉寶瑞僅僅是工作單位里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但不同的是,雖說當年馬季是“中廣四老”合力栽培,但侯寶林是責任輔導老師。並且日後侯先生也承認了與馬季的師徒關係。在侯氏門徒中,馬季是名正言順的弟子。

而唐傑忠則不然,他與劉寶瑞的關係始終停留在老師和學生上。可能有人會說,“新中國成立後曲藝界拜師收徒一度被視爲糟粕,傳統的拜師儀式在當時是不被允許的”。這話確實有道理,但結成師徒關係即便沒有擺知,至少也要師徒兩相願。事實上,在跟隨劉先生學藝期間,唐傑忠既沒有主動提出拜師,劉寶瑞也沒公開表示過願意收他爲徒。因此,所謂的“劉寶瑞入室弟子”之說實屬無稽之談。

以往關於唐傑忠拜師一事,坊間衆說紛紜。有人說50年代初唐傑忠經高元鈞引薦,跟隨劉寶瑞學藝。事實上1959年之前,他一直在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而劉先生解放後就長期在中廣工作,兩人遠隔千里,何談教與學?除此之外,在拜師時間上也沒有定論,網上流傳的大致有1959年、1961年、1964年三種說法,但都沒有確鑿的事實根據。故而,很多媒體在提到唐傑忠的師承問題時,往往是用“1959年進入中國廣播說唱團,後拜師劉寶瑞”之類含混不清的字眼一帶而過。

可爲什麼相聲門的“海底”中又把唐傑忠歸到劉寶瑞先生門下呢?這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上世紀八十年代修訂了《相聲師承關係譜》,此時的唐傑忠經過與馬季、姜昆師徒二人的合作,早已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相聲名家,又恰逢當時相聲界拜師傳統復興,一個著名笑星沒有師承門戶確實說不過去。同行同業都知道他曾長期跟劉寶瑞先生學相聲,所以將他算在劉先生門下也說的通。另外還有一切其他原因則不便公之於衆。

相聲界拜師也許在很多觀衆眼裏被視爲陳規陋習,甚至是歷史遺留的糟粕。但對於相聲從業者而言,拜師是極爲嚴肅和慎重的。“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的老話絕不是泛泛空談。學生和入室弟子更是差之千里。現如今,沒有任何人能否認唐傑忠曾跟隨劉寶瑞學習相聲表演的事實,但要說“拜師”甚至“入室弟子”實是對歷史的惡意扭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