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只要讀過書,恐怕沒有不知道“鑿壁偷光”這個故事的,這個故事發生在漢朝時期,主人公名叫匡衡,匡衡年幼時家裏很窮,點不起煤油燈,晚上就沒有光可以給他讀書,他就想了個辦法,把自己家和鄰居家相連的那堵牆鑿了個洞,藉着在鄰居家透過來的光讀書。這種刻苦的精神非常的難能可貴,也很讓人敬佩。

我們小的時候,一直被老師提醒着匡衡的不容易,讓我們向匡衡學習,刻苦讀書,爲自己謀出路。不管結果怎麼樣,至少這個故事我們是無比的熟悉。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匡衡小時候的事情,不知道匡衡長大了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匡衡作爲窮苦人民的孩子,仕途非常的不順利。當時並沒有科舉考試,只要通過了“六經”中的其中一本,就可以被選爲官員。匡衡堅持不懈的考了九次才考上,成了一個史學文卒你也正是因爲匡衡的九次考試,他對《詩經》理解的非常的透徹。也因此受到了當時還是太子的漢元帝的賞識。等到漢元帝做了皇帝,匡衡的身份地位也跟着水漲船高,升了官職,之後又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

在一般人的印象裏,受過苦的人是不願意再把這種苦強加給別人。但匡衡老了的時候,漢元帝封他爲安樂候,他偷偷的把自己的食邑範圍擴大,一直如此到了漢成帝時期才被發現這一點。他自己也因爲這件事被貶爲庶民。有人覺得,匡衡這樣的行爲印證了窮人始終是窮人,哪怕做了大官也不能改變窮人的劣根性。就此事人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討論甚至是爭吵。這場討論在我看來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或許匡衡在晚年時犯了一些錯,大肆斂財,成爲了一個貪官,但他也絕對不是一個黑心黑肺的壞人。他做官的時候也曾經鞠躬盡瘁,發誓要死而後已。甚至在漢元帝統治的後期,因爲皇帝寵信宦官,他拼死上書,一條一條清晰的舉例了皇帝的罪行。可以說,匡衡推動了漢朝的發展和改變。匡衡始終是普通人,也有些貪婪的慾望,但瑕不掩瑜,更不能因爲他一個人的行爲,就上升到整個窮人,這不僅對他,更對那些苦苦掙扎的學子不公平。

關於匡衡這個人,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幼時刻苦的勁頭,努力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最爲珍貴的品質,都值得人們學習併發揚光大。活在當下,珍惜現在,不管我們要做什麼,學習什麼樣的知識,都應該拼儘自己的全力。

匡衡值得我們銘記,不管是他年幼時,還是到老了,都是我們反思自己的寶貴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