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電影大戰漸入尾聲,形勢也逐漸明朗:《我和我的家鄉》領先,《一點就到家》墊底。

上映前就被烘托出黑馬之姿的《一點就到家》,10月4日上映之後也並沒有因此獲得任何優勢——豆瓣開分7.4,口碑沒有炸裂不上不下;排片上座率跟不上,沒能在國慶檔大蛋糕中分一口好的。因而,直到上映第5天才堪堪破億,這時國慶假期已然結束,可以說處於準“撲”的尷尬位置。

時間往前撥一點點,7月,網劇《穿越火線》上線,被稱爲流量之星鹿晗的翻身之作。

這部講述玩電競的年輕人逆風翻盤的劇,一路撐住了口碑,收官後豆瓣依然堅挺在8.1高分。然而,在《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等大熱劇的前後夾擊下,關注度沒有越走越高,到結局之時仍稱不上出圈“火爆”。

連續兩部作品不溫不火,再加上他之前於內地首次亮相的《喜歡你》也是“口碑沒炸,票房還好”,許宏宇這位年輕導演,要走出師父陳可辛的光環,似乎還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

回想《一點就到家》上映的時候,陳可辛在朋友圈裏感嘆“昨天的我就是今天的許宏宇”,其關愛之情可見一斑。但跟另一位徒弟曾國祥相比,陳可辛對許宏宇,會不會看走眼了呢?

01

賞識於微末之時

許宏宇是非科班出身的,他曾調侃過,剛接觸電影的時候連希區柯克是誰都不知道。大學時期,他因好奇去了解電影,產生了巨大的興趣,並以之爲畢業後的職業方向。

機緣發生在陳可辛的電影《投名狀》劇組。當時,入行不久的許宏宇還只是五六百個工作人員中的一員,負責爲劇組拍攝花絮、紀錄片。

因爲電影素材多、剪輯量巨大,剪輯師叫許宏宇幫忙,沒想到“一剪成名”。一場徐靜蕾的戰壕戲,許宏宇剪輯時別出心裁地用上了反軸鏡頭,陳可辛一看就驚爲天人—— “怎麼會有一個小孩那麼會剪片?”

許宏宇藉由此機緣正式加入《投名狀》的剪輯團隊,之後陳可辛的每部電影幾乎都是許宏宇剪的,唯一例外是《中國合夥人》,因爲許宏宇當時去了美國剪好萊塢大片。

正如陳可辛搭檔許月珍所說的:並沒有有意地去培養許宏宇,是工業培養了他——剪輯是一份實打實的苦差事,睡醒就到剪輯房,剪到撐不住就回去睡覺,這就是剪輯師的生活。也正是這份“苦工”,讓非科班出身的許宏宇以迅速且合適的切入方式,學習到電影如何講故事。

多部電影剪下來,許宏宇成了香港金像獎最年輕的“最佳剪輯”提名者,圈內的“剪輯天才”,他跟很多影迷熟悉的大導演都合作過。就連最近靠“爾言爾語”辛辣評判演員出圈的爾冬升,也找許宏宇剪過《我是路人甲》。

基層工作人員的經歷,豐富了許宏宇的拍攝現場經驗;而作爲剪輯師,又讓他在學習“用影像編織故事“之餘,更有機會與不同的大導演合作,汲取養分。有才華又努力,沉澱十多年至成爲導演,順理成章。

當然,相比剪輯師,當導演會有另外一些麻煩。在這點上許宏宇還是很幸運的,始終有陳可辛和許月珍爲他保駕護航。

他第一部導演作品《喜歡你》拍攝期間,陳可辛每天10點就到現場,關切之情溢於言表。許宏宇把貴人幫扶記在心裏,“我第一次做導演,像小孩學走路一樣。有時候,他們不會扶着我,而是讓我自己走,但是當我掉下來的時候,他們永遠都會在那兒,給我一些很重要的意見。”

02

用最紮實的功底,冒最出格的險

雖然是陳可辛“捧着長大”,許宏宇的風格卻與師傅有着肉眼可見的區別。

用陳可辛的話來說,“許宏宇對技術、美感的要求,跟我這個年紀的人不太一樣。我覺得講故事比美感重要。”

從《喜歡你》、《穿越火線》到《一點就到家》,看得出來許宏宇喜歡中二一點、夢幻一點的講故事手法。他很喜歡動漫,受到動漫的影響比較深,在作品裏總會出現些天馬行空的超現實橋段,以及讓人怦然心動的小浪漫。

拍《喜歡你》的時候,許宏宇就有很多出其不意的想法。片中有一場金城武開車闖進菜市場告白周冬雨的戲,本來很多人都反對拍,因爲菜市場不可控且金城武也不習慣太多人。但許宏宇堅持保留這個儀式化場景。

最終,這場代表着霸道總裁走進小廚娘生活的菜市場告白戲,感動了很多觀衆。

《穿越火線》之於許宏宇是妙不可言的緣分。拍完《喜歡你》,陳可辛提議不如做做劇吧,結果還沒等陳可辛下手,許宏宇就已經耗了差不多3年時間在《穿越火線》上面了——接觸、跟編劇看書、瞭解電競選手,許宏宇拍這部劇用了6個月時間,又花了快半年時間做後期。

他形容,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做電影短的只需半年或一年,中間還可以去做別的事;但做這部劇則是完全沒有其他時間。

不怕接觸新領域,或許也是許宏宇天賦中的“奇招”。

到了今年《一點就到家》,許宏宇又用另一種節奏堅定了自己講故事的方式。

這個項目最一開始,是去年陳可辛找到許宏宇,希望拍一個確定片名《一點就到家》,基本要求“講述年輕人回到家鄉的故事”的電影。許宏宇足足拒絕了兩次,第一次是因爲任務性的故事主線並沒有感動他,第二次是因爲電商創業類型片並沒有戳中他的興趣點。

直到疫情期間,許宏宇再次審視《一點就到家》,才終於get到故事與他內心契合之處——“他們從城市很焦慮的狀態迴歸到自己的家鄉,找到他們內心想做的事情”,於許宏宇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電商創業故事或者“任務片”,更多的應該是當下年輕人追逐夢想的青春且中二的勵志故事。

一旦想通,其他創作的細枝末節也就順理成章了,只不過,此時距離電影在國慶檔上映也就幾個月時間。而直到開機,他們都沒有收到過完整的劇本。演員雖然對人物性格有把握,但有時候就不知道該演什麼戲、說什麼話。

在時間緊任務重缺劇本的情況下,《一點就到家》之所以能夠呈現出如今看起來這樣完整的樣子,完全有賴於許宏宇剪輯師的出身。他能夠不需要劇本,安排大家拍一些很早就出現在他腦子裏的畫面。

帶着剪輯的思維去拍攝,讓許宏宇完成了《一點就到家》如期上映的任務,“活快又好”。

從剪輯轉型做導演,許宏宇形成了“不在現場花太多時間糾結”的創作風格。他相信剪輯纔是最後的創作,也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更能放開了大膽去拍,最終再運用他巧妙的剪輯,完成最後的“點睛”。

03

後起之秀與接班人

回到最一開頭的問題,陳可辛對許宏宇,看走眼了嗎?

目前看來,許宏宇還有很多可能性:從2017年《喜歡你》上映以來,許宏宇有立得住的作品,也具備在限定時間條件內、完成質量不錯作品的能力。

而且,三年三部作品,許宏宇的風格很明顯——不管是熱愛生活擁抱愛情的《喜歡你》,還是面對生活的鞭打熱血難涼的《穿越火線》《一點就到家》,他始終在構築夢想、相信夢想,創作出“獻給成年人的童話故事”。

從《喜歡你》到《一點就到家》,許宏宇接受了監製陳可辛的關鍵性指導,卻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在創作中的堅持——《一點就到家》有一場劉昊然、彭昱暢、尹昉三人在牀上牽着手“基情無限”的鏡頭,陳可辛讓他一定要拿掉,許宏宇沒同意,原因是“年輕人會喜歡”。最後這個被保留的鏡頭,讓看電影的觀衆笑得很開心。

在這個網絡詞彙按周更新的時代,能夠感知年輕,不斷吸取當前的新事物新表達,也是許宏宇才華有靈性的一面。

話說回來,都是陳可辛帶起來的小孩,許宏宇與曾國祥真是兩類風格很不一樣的導演。

曾國祥貴在細膩,許宏宇年輕熱血;一個看起來更側重個人藝術表達,而另一個服務於市場大衆;一個更內斂深沉,另一個則更活力外放。

而如同電影的類型一樣,大家的喜愛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只要創作者有與觀衆心靈相通的能力和真誠,那麼觀看的人們也定然能夠有所感應。

《一點就到家》裏說:“你想做成一件事,首先必須要相信它。”

從作品看來,許宏宇相信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