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功臣有一百多位,爵位分爲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地位最高的當屬開國六國公,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不過經過洪武年間明初四大案的清洗,死後有諡號的功臣大大減少,大概還不到50個,比如李善長和馮勝分別牽涉入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死後沒有追諡自然也就沒有諡號(南明弘光和崇禎時追諡不算),就連劉伯溫也沒有,他的諡號文成是明武宗時追諡的。

明初諡號等級最高的當屬常遇春和徐達: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暴斃于軍中,朱元璋追封他爲開平王,諡曰忠武。配享太廟;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去世,朱元璋追封他爲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那麼徐達諡號武寧,常遇春諡號忠武,哪個含金量更高?

廟號始於商朝,諡號則始於西周,按種類來分有美諡、平諡和惡諡之分,出於對死者的尊重,大多數有諡號者都是美諡,平諡和惡諡則要少得多;諡號也不是誰都有資格獲得,比如漢朝規定只有封侯者有得諡資格,唐朝規定職事官三品以上只有得諡資格。

諡號從宋朝開始基本形成了定例,比如大臣諡二字,文官和武將諡號分別以文、武開頭,第二個字等級排序文官一般是正、貞、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等字;武將宋朝排序是忠、勇、穆、剛、德、烈、恭、壯等等,比如岳飛一開始諡號武穆就算不上是最好的,明朝則有所不同,大概的排序是寧、毅、敏、惠、襄、順、肅、靖等等。

除了文官和武將的諡號之外,還有一種是通諡,文臣武將都能用,但一般用於文武全才或出將入相的社稷之才,以忠字開頭,第二個字有武、獻、肅、敏、定、烈、簡、毅、敬等等。

總的來說,文官最高的諡號是文正,武將最高的諡號宋朝是武忠、明朝是武寧,通諡最高的諡號是忠武。

這麼一說就一目瞭然了:常遇春諡號忠武是通諡中最高的諡號,徐達諡號武寧是武將中最高的諡號,看似不分伯仲,但是論含金量誰更高呢?

歷史上諡號忠武的有幾十位,其中很多都是青史留名和聲名顯赫之人,比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晉驃騎將軍、始安公溫嶠,唐鄂國公、贈司徒尉遲敬德,尚父、太尉、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宋太傅、鎮南武安寧國節度使、追封蘄王韓世忠,少保、樞密副使、追封鄂王岳飛等等,從這一點來看同樣諡號忠武的常遇春似乎更勝一籌,其實不然。

歷史上諡號武寧的只有徐達一人,常遇春死於1369年,徐達死於1384年,忠武的諡號已經給了常遇春,通諡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但是徐達功勞比常遇春還大,怎麼辦?那就特諡一個唄,所以武寧這個諡號就是朱元璋專門爲徐達一人設的,不信你看明朝諡號武寧的只有徐達一人,但是諡號忠武除了常遇春之外,還有張玉、薛祿、郭登、周遇吉、張慶臻等人,獨一無二的纔是最珍貴的,所以徐達諡號武寧的含金量應該在常遇春忠武之上,至少在明朝和朱元璋心目中是這樣。

其實不妨這樣假設一下,如果常遇春和徐達同時去世,諡號忠武的一定是徐達而不會是常遇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