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王輔臣調入平西王吳三桂麾下,“平西之待輔臣,有加於子侄,念輔臣不去口,有美食美衣器用之絕佳者,他人不得,必賜輔臣。”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王輔臣被提拔爲陝西提督,吳三桂執手相泣,並贈送兩萬兩白銀作爲路費。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造反後,立即命令麾下援剿右營標下聽用官汪士榮,“以書二通扎二道付士榮,令其從間道走平涼,以致輔臣、張勇。”然而出乎吳三桂意料的是,“輔臣得書,立使人拘執士榮,”星夜押送朝廷,彰顯了自己的忠心。

然而,到了康熙十三年(1674年)年底,王輔臣卻主動派使持書往見吳三桂,表示願追隨反清。王輔臣在短短一年內爲何有如此大的轉變呢?

吳三桂叛軍進展太過神速

局勢的發展完全出乎王輔臣的意料。三藩之亂初起,清朝廷以全國敵一隅,看起來佔據明顯優勢。想不到吳三桂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廣西將軍孫延齡、提督馬雄以桂林應賊,四川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總兵譚弘、吳之茂以四川應賊,福建耿精忠聞之,亦同時反。數月而六省皆陷。

與吳三桂叛軍的神勇表現相比,清朝廷的軍隊表現不盡如人意。當時清軍主力分爲八旗兵和綠營兵,八旗兵力不足,綠營兵又多由明朝舊軍或李自成、張獻忠部降兵組成,長期受到輕視,餉銀和裝備都不如八旗。康熙十三年七月,王輔臣麾下綠營兵一次逃散4千人,讓其對清朝平叛勝利的信心嚴重動搖

與頂頭上司及友軍不和

張勇當時擔任蘭州將軍,與王輔臣同鎮西北。可王輔臣沒有和他打招呼,就安排兒子王吉貞將吳三桂送給他們兩個人的降書及信使汪士榮一起送給了康熙,康熙帝見信後大喜,將汪士榮處於極刑,封王吉貞爲太僕卿。但此舉難免有舉報張勇之嫌,讓其難免心生怨恨。

康熙十三年二月,隨着四川全境反叛,陝西的地位更加凸顯。康熙命原山西陝西總督莫洛以武英殿大學士身份,出任陝西,並全權調動山西和陝西的兵馬。王輔臣早在莫洛擔任陝西總督期間就有過節,加上莫洛和張勇關係又好,所以莫洛一上任就對王輔臣很不友好,處處掣肘。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十二月,因爲糧餉馬匹分配不公,王輔臣的副將邵苓芝怨氣沖天,領兵衝擊八旗軍營,兩軍衝突中,莫洛咽喉中箭身亡。頂頭上司、朝廷重臣死在自己部下手中,王輔臣的叛亂罪名徹底坐實,加上前番就已經信心動搖,又長期受氣,一番思量後,王輔臣乾脆率領部下徹底反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