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才爆炸性湧現的時期,應該就是在1880年-1980年這一百年間,正是因爲這一百年裏大批湧現出的各個行業的無數天才,纔將中國飛快地帶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若要論功行賞,這裏面有一個人,絕對應該排在前十,可至今仍沒什麼人熟悉他,他就是中國最偉大的老師葉企孫

葉企孫一生的縮影

葉企孫從小就是個天才,12歲考上清華,25歲哈佛博士畢業,並且已經在物理領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他再留在美國深入研究幾年,絕對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哪怕他在事業最高峯的時候選擇回國教書育人,他也依然註定不會平凡。從教二十多年來,葉企孫直接或間接地教育出幾百位至今仍在中國科學領域有着絕對影響力的偉大的各行業的科學家們是,其中有79位院士。

甚至連大家熟知的例如錢學森等兩彈一星裏面共23位開國元勳中,就有13個科學家是葉企孫培養出來的學生,有9個人還是他直接教出來的。就連楊振寧、李政道這樣的諾貝爾物理學家,也一樣都是他教育出來的。

所以葉企孫這樣偉大的老師,註定不應該平庸,卻又在人生的後半程裏,過着最平庸最屈辱的生活,甚至淪爲乞丐,孤苦無依一生。

葉企孫任教前的輝煌

葉企孫的家庭一直是書香世家,所以他從小就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幾歲就已經將《三字經》《詩經》等所有古籍讀了個透徹。等到他12歲時,成爲考上清華學校的第一批學生。可是由於種種原因,當時沒能按時入學。

兩年多後,葉企孫不願錯過進清學的機會,於是又重新報考,再次被錄取。在學校裏葉企孫雖然年紀很小,但是早熟又聰慧的他,在考慮的已經是要如果提升當時中國的科技人才了。當他看到在此之前被留派到國外去學習的學生大多都是學習工程和文法的,他便下定決心自己將來留學一定要在科學領域深造,彌補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薄弱。

等葉企孫20歲去美國留學後,他毅然選擇了物理專業,並且用5年時間完成了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還在此期間成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P.W.布里奇曼博士的親傳學生,併成功在此期間在物理學領域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被美國科學界認爲他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當時的葉企孫的確很受科學界的喜愛,很多國外的研究院爲了能夠留住他,紛紛給出十分優越的條件,不僅是高薪,好的研究環境,甚至是歐美等國的國籍,都任他提條件。

當時科學界的專業人士都認爲,只要再給葉企孫一點時間,他必然能夠研究出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成果,大家也不認爲這樣的葉企孫會放棄自己的研究,就連哈佛也一再挽留。

可葉企孫偏偏就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掉大牙的決定,他毫不猶豫的拒絕掉了所有科學院或研究所的邀請,隻身一人回國了。並且很快成爲清華大學的物理學老師,開始爲中國培養物理數學方面的人才。

葉企孫的任教之路

當時的清華學院是沒有物理系的,葉企孫就自己申請了開辦物理系,既是老師又是系主任,後來還成爲物理學院的院長。他深知一個國家如果有足夠多的物理、化學和數學方面的人才,將對這個國家起到多麼大的作用。所以哪怕前面沒有路,他也要用自己的身體撞出一條路來。

一開始辦物理系很難,只有他一個老師不說,連學生也少得可憐。可是葉企孫不會放棄,哪怕只有一個學生,他也認真備課,絕不懈怠。等後來學生慢慢多起來,老師又成了稀缺的資源。

葉企孫又開始了滿中國尋找老師的道路。只要是他發現的在科學領域有着非凡的見解,並且有一定成就的學者,他都會誠懇地邀請他們來物理系做老師。甚至如果遇到比他更有能力的,他也甘願退居二線,讓別人做主任、做院長,拿比他更高的工資。

所以很快物理系就擁有了一批當時國內最優秀的老師,例如後來的理學院院長吳有訓、熊慶來、張子高、趙忠堯、周培源等等。因爲有這一批優秀學者的加盟,讓清華的理學院成爲了哪怕至今也是代表着國內最高水平的理學院。而且他邀請來的這些學者,後來都成爲了清華大學裏面最有威望、開宗立派的領頭人。

也是在葉企孫任教的這27年裏,他破格批錢學森出國留學、給華羅庚特殊照顧出國、幫李政道走特別通道等等。只要是他發現某一個學生在某一個科學領域有着遠超常人的天賦,那麼他便會不顧別人的阻撓和所謂規則的限定,一定會破格送這些學生出國留學。

所以纔會有了後來葉企孫的學生裏出了79位院士,兩個諾貝爾獲獎者,13個兩彈一勳的科學家。

葉企孫的愛國之路

除了對學生特別照顧,葉企孫對國家的教學也非常關心,在他的主張下,清華前後開設了多個新興學院和科系。其中並不僅僅是物理系,還有心理學、航空研究、農業研究、無線電研究、金屬研究等等,爲國家後來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而由於當時國家正處於被侵略時期,葉企孫也利用自己的所學,爲前線提供了炸彈的研究技術,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地雷戰》裏面的新式地雷,就是他帶人研究出來的。並且他還將自己平時的收入全部捐給抗戰前線,要麼用來做戰備研究,要麼買物資,只要是對打仗有幫助的,葉企孫絕不含糊。

後來在日本被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炸投降後,葉企孫又立馬開始籌備原子彈的研究和準備。如果不是他與另外幾個學者的精心準備,提前爲我們自己研究原子彈打下基礎,可能我國成功製造出原子彈的時間還要往後推許多年。

可就是這樣一個無私又睿智的老師,在人生的後半程,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侮辱。

葉企孫委屈的後半生

當時由於內戰,葉企孫的好朋友、好學生熊大縝被冤枉成特務處死,多年後他也受到牽連,給抓了起來。幾次入獄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等到他被釋放出來後,整個人已經被折磨得不成樣子。

此時的葉企孫不僅是一個大小便失禁,雙腿無法正常走路的老人,更是已經被虐待得精神失常,整天糊里糊塗,總認爲自己被監視。因爲他一生都在爲了祖國和學生付出,所以當時他也沒有妻兒照顧,只能是一個人流浪。

可已經糊塗了的老人,怎麼可能生活自理呢?所以大多數時候,他只能去大街上乞討。偶爾看見穿着學生裝的孩子,他會特別親切,然後跑去求別人給他一點零錢買個包子什麼的。

哪怕是已經糊塗到這種程度的葉企孫,在街上偶然遇到自己曾經的學生錢本強時,卻立馬讓他不要和自己說話,趕緊離開,千萬不要被別人誤會。

因爲當時的他還是帶罪的身份,而錢三強卻正負責着最重要的核技術的研究,如果跟他扯上關係,那他極有可能會連累自己的學生。畢竟在後來楊振寧回國時,提出想要看望葉企孫都遭到了拒絕。可見當時他被看管的有多嚴。

這就是那個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老人。好在在1972年時,葉企孫最終被平反,重新恢復了教授職稱,有了退休工資,還被分得一套住房。哪怕只得到了5年的安寧,他就因病去世。但慶幸的是最後是讓他清白着離開人世的,這纔對得起他這一生無私的付出。

參考資料:清華大學校史、《葉企孫:鮮爲人知的苦難歷史》、《李政道自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