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10月7日下午16時,陸金所控股(以下簡稱“陸金所”)向美國SEC提交了招股文件(F-1表格),申請在紐交所上市,代碼LU。

陸金所定位科技驅動的金融服務平臺,滿足廣大小企業主及工薪族未被滿足的借貸需求併爲中產階層和富裕人羣提供量身定製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陸金所主營業務是零售信貸及財富管理。2019年,陸金所營收478億、淨利潤133億;2020年H1,營收、淨利潤分別爲256.8億、72.7億。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零售信貸業務總餘額5358億元,財富管理規模3783億元。

缺一棟樑

2019年陸金所營收478億、同比增長18.1%。同期,螞蟻集團營收1206億、同比增長40.7%。

2020年H1,陸金所或收257億、同比增長9.5%,疫情期間這樣的成績說得過去。

陸金所核心業務是基於(金融)科技平臺的收入(2019年在總營收中的比重爲87.7%),分爲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兩塊。前者主要基於“平安普惠”展開;後者的運營主體是廣爲人知、曾經是“全球最大P2P平臺”的陸金服。如今只有零售信貸業務一枝獨秀,收入在金融科技平臺收入中佔比超過90%。

財富管理收入來自陸金服。2018年26.5億營收中,22.4來自“存量業務”,4.1億來自新業務;2019年營收降至26億,其中21.5來自“存量業務”,4.6億來自新業務。2019年,財富業務營收下降2%,其中新業務增長12.8%、存量業務下降4.2%。

核心業務之外,陸金所還有“淨利息”、“擔保”等名目的收入。2018年、2019年“淨利息”收入分別爲58.9億、39.1億,分別佔同期總營收的14.6%和8.2%,殊爲可觀。“淨利息”爲正說明陸金所喫到了息差,估計來自將低成本資金交 “財富管理”及小額貸款公司所獲利息。“擔保費”通常由平臺借款方負擔。

梳理一下,陸金所對零售信貸、財富管理相關收益進行了拆分,屬於“信息服務”的計入“金融科技平臺收入”。“淨利息”、“擔保費”則被單列出來。從而突出了“金融科技屬性”。

前些年P2P網絡借貸亂象叢生、天雷滾滾,監管部門嚴令“三降”——降存量業務規模、降出借人數、降供款人數。

截至2020年4月30日,陸金服出借人數、借款人數分降至65萬、150萬;逾期金額20.8億元,金額逾期率1.96%,項目逾期率3.36%。截至2020年6月末,網貸業務存量資產從2017年末的3364億降至478億,其它資產達到3269億,合計3747億。

陸金所的初衷是讓財富管理和零售信貸成爲棟樑,以“科技平臺”面目示人。P2P業務不幸夭折,2019年8月停止吸收個人資金。財富管理退化爲銀行理財產品、集合資產計劃及私募基金等傳統業務。

截至2020年6月,陸金所財富管理業務連接了429家金融機構約8600個產品與1280萬個投資者,其中75%投資金額超過30萬元、88%購買超過1種產品。問題是依託平安龐大生態,陸金所管理的3269億資產中有多少是自身創造的增量?

失去P2P業務的陸金所,不單少了一個棟樑,更重要的是沒有了新銳之氣。2015年“加冕”全球第一大P2P時的風光蕩然無存,對估值影響很大。假如順豐上市前說“對不起,快遞業務做不成了,嘿店瞭解一下!”投資人怎麼想?

零售信貸不脫窠臼

陸金所零售信貸業務面向小企業主和工薪族。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陸金所平臺處理發業務量的能力更勝一籌。

2019年,零售信貸業務收入393億、佔金融科技平臺收入的93.8%;2020年H1,零售信貸收入207.5億、佔金融科技平臺收入的96.7%。

2018年向資金方收取的295.8億零售信貸收入中,83億爲撮合服務費、212.8億爲貸後服務費。貸後服務收入佔零售信貸業務收入的72%。

2019年零售信貸收入393億,其中97億爲撮合服務費、296億爲貸後服務費。貸後服務收入佔比提高到75.3%。

撮合服務包括信用評估與分析、匹配借款人與資金方偏好;貸後服務包括還款監控和催收。

按道理撮合服務高於貸後服務,而且給適當的人適當的額度比貸後監管、催收重要得多。陸金所零售信貸收入四分之三來自貸後服務值得玩味。試想,與第三方科技平臺合作的金融機構,更願意爲撮合買單、還是爲貸後服務付費?特別是對期限不足一年的短期貸款,金融機構購買貸後服務的錢不大可能超過撮合。

截至2020年6月末,零售信貸餘額達5194億;9月末增至5358億,其中99%來自第三方合作伙伴(2020年H1爲99.3%)。

可以這樣推測:陸金所零售信貸業務中,拿到撮合費的也會同時拿到貸後服務費;有相當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業務是從金融機構拿到貸後服務的外包,不僅獲得一大塊營收更使零售信貸業務撮合及貸後管理的總餘額達到5358億。

背靠平安集團的陸金所與螞蟻集團由互聯網公司運營的,純線上金融服務平臺是錯位競爭的。

2020年H1,陸金所零售信貸用戶中92%有信用卡、57%擁有住房,無抵押借款平均金額14.65萬元、抵押貸款平均金額42.24萬元。#普惠得有些牽強#

陸金所招股文件提出一個觀點:“互聯網背景平臺沒有金融“血統”、缺乏金融數據和金融服務能力,在對借貸風險定價及爲投資者提供適合產品方面是短板。”

陸金所的厲害之處是打通了用戶所有賬戶,知道在平安銀行有沒有存款和房貸、知道在平安人壽投了多少保費、知道在平安財險投保了幾輛機動車……螞蟻知道小微經營者的銷售額、週轉率,經營者是否定期繳納水電費、停車費多不多,全年消費金額及結構,比如有沒有買嬰兒尿不溼……

螞蟻採用著名的“310模式”——3分鐘申請、1秒鐘審批、0人工干預。截至2020年6月,螞蟻在12個月內爲2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無抵押貸款,促成貸款餘額2.2萬億,平均每單隻有幾千元,無疑更接近普惠。陸金所秉承銀行“嫌貧愛富”的習性,喜歡把錢借給不缺錢的人,嚴格來講沒有脫離傳統金融機構的窠臼。

從撮合信貸餘額來看,陸金所與螞蟻集團的差距越來越大。

2017年末,兩家撮合信貸餘額分別爲2884億和6470億,陸金所相當於螞蟻集團的44.6%;

20219年,兩家撮合信貸餘額分別爲4622億和2萬億,陸金所相當於螞蟻集團的22.9%;2020年6月末,陸金所撮合信貸餘額回升到螞蟻集團的24.1%。

陸金所撮合信貸期末餘額小於期間新增額,比如2019年末餘額4622億,年內新增4937億。這說明,相當大比例的貸款期限少於12個月。陸金所掌握用戶金融數據有助於識別中長期貸款風險,用武之地不似其宣稱的那樣大。

略顯底氣不足

陸金所主要費用包括市場費用、行政費用、運營費用及壞賬損失、財務費用等。

2019年,陸金所市場費用149億,佔營收的31.2%;同期螞蟻集團市場費用亦高達180.5億、佔營收的14.9%。坐擁10億級用戶的支付寶,獲客優勢突出。

2020年,陸金所市場費用86億、佔營收的33.6%;同期螞蟻集團市場費用60.7億、較2019年H1下降41.8%,佔營收的比例僅爲8.4%。

當今資本市場的“審美標準”,營收增速高於一切,利潤高低還在其次。衝刺上市之年,螞蟻集團大砍市場費用,以更高的淨利潤取悅投資人,且2020年H1在疫情衝擊之下還錄得38%的營收增速。陸金所2020年H1年營收增速僅9.5%,若非加大營銷力度費用,營收可能“跌給你看”。

陸金所的壞賬減值(Credit impairment losses)也相當可觀。2019年達18.6億、佔營收的11.4%;2020年H1又損失11億、佔營收的11%。說明陸金所沒有徹底輕資產化,還要承擔可觀的環賬減值損失。螞蟻集團則沒有此種“煩惱”。

2019年,陸金所技術方面支出19.5億(2018年爲16.6億),相當於營收的4.1%;同期螞蟻集團研發費用爲106億、相當於營收的8.8%。#不在一個檔次#

陸金所淨利潤率穩定在接近30%的水平。2019年淨利潤133億,淨利潤率27.8%;2020年H1淨利潤72.7億、淨利潤率28.3%。螞蟻集團盈利能力增強頗富戲劇性,2018年淨利潤率僅爲2.4%,2019年淨利潤達180億、淨利潤率14.9%;2020年H1,淨利潤達219億、淨利潤率30.2%。

三點意見:1)在P2P業務夭折後,陸金所硬是從平安生態中“騰挪”出“一籃子”業務,創造了多少增量只有自家人知道;2)營收規模成長性有些疲弱、靠高額市場費用維持;3)盈利能力尚可,但增長空間與營收同樣不樂觀。

陸金所不夠接地氣,五行缺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