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上綠燈時間非常短,年輕人飛奔着讀秒,過個馬路有點喘,而一些老年人只能停在馬路中央,任憑車輛穿梭,戰戰兢兢。這一場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能不能讓路人尤其是老年人從從容容過個馬路,是城市快速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近日北京發佈消息,將於明年4月起開始實施《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規劃設計標準》,其中就規定,過街綠燈時長應滿足行人安全一次過街的需求。

城市發展越來越快,馬路越來越寬,車流越來越長,連人行道上的綠燈時長似乎都在加速,過個馬路需要飛奔,這對路人來說很顯然不是很友好。道路越建越寬,與之相適應,行人過馬路的綠燈時間應當延長,可有些地方並沒有考慮路口的實際情況,30秒時間讓路人一次過街根本不可能。跑着過馬路,停在馬路中間等待二次過街,都非常危險。曾有人在微博上吐槽“中國式過馬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這固然是一種不文明的舉動。可有時候綠燈時間太短,不搶紅燈就通不過,這種設置本身就不友好、不文明。要想路人文明過馬路,人行道綠燈時長設置科學合理,這是必備的前提。

當前,各地都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智慧交通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地方在一些路口更新設備,行人需要過馬路時,按動一個按鈕,紅綠燈就能自動切換,保障路人安全過馬路;有的地方由於道路較寬,將道路分爲兩段,設置了兩個紅綠燈,讓行人可以在馬路中間的安全區等待;有的地方設置了紅綠燈語音提示,提醒行人不要闖紅燈,等等。這些都是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綠色安全出行的有效舉措。這樣看來,過街綠燈時長滿足行人安全一次過街的需求,難的並不是技術,而是缺乏實事求是的論證。換句話說,各處人行道紅綠燈設置需要根據路口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定製。具體來說,要根據道路的寬度、路口的人流量,與人們實際通過的速度做一些測試和論證,科學合理地設置紅綠燈的時長,讓路人能夠從容安全地通過。

城市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的腳步也在加快,但過馬路還是要以穩當、安全爲前提。留足綠燈時間,讓行人慢一點安全地過馬路,是城市文明的細節彰顯。我們常說,城市治理要從細微處着手,下足繡花功夫。讓行人安全一次過街,要下的就是這繡花功夫,從這一細節中,我們也能看出一座城市的智慧和文明。

楊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