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後,是做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這是很多媽媽都要面對的選擇題,無論選擇哪種,壓力都不言而喻。尤其是全職媽媽,大家存在的偏見似乎更多一點。

“就在家帶個孩子,安逸哦”

“工作能力這麼強,不上班可惜了”

“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咋不上班?”

……

作爲全職媽媽,習慣了身邊的人質疑,孩子小的時候,還能笑着應付一下:“孩子小,沒人帶,沒辦法!”可是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大家就理所當然的認爲你再不上班掙錢,就等於窩在家好喫懶做一般。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全職媽媽的心裏是大喊的冤枉和憋屈!

——工作時間不契合——

孩子接送幼兒園的時間通常是早上8點、下午4-5點左右,這是一個尷尬的時間點,和大多數公司的上下班時間相沖突。就算公司人性化允許你接完孩子再來上班,又有哪個公司能保證你不需要出差、加班,每天按時正常上下班?更何況孩子生病了不能送幼兒園怎麼辦?寒暑假將近兩三個月在家的時間怎麼辦?

——幼兒園教學要配合——

幼兒園提倡親子互動、家園共育。開學第一天園長講話就會提到:希望各位父母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配合我們幼兒園的教學安排!

於是,各種親子活動、手工活動、節日活動,都需要家長們請假前來參加。在大人眼中或許不過是一次無關緊要的活動而已,但在孩子看來誰都代替不了爸爸媽媽的地位。

有人將全職媽媽的工作算了一筆賬,如果把家務和帶娃外包,她需要付出的成本是:8000的住家帶孩子保姆+7000的不住家幹家務保姆+2500接送+2500輔導。

如果明碼標價,全職媽媽應得並不比在外謀生的愛人工資低!

比起程序員、醫生、教師、護士、主持人工作的辛苦,我想說,全職媽媽可以說是真正的默默無聞且有苦不能言。

01缺乏職業認同感

全職媽媽的朋友圈往往是這樣的: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孩子同學的家長、樓下菜場認識的阿姨、小區裏遛彎的大爺。每當我們抱怨自己的工作時,我們常常會說:“這個單位,這個崗位真的太坑了,你不知道我有多累。”而全職媽媽的抱怨只能是:“今天的菜又漲價了;孩子的作業還沒寫完;洗衣機裏還有沒洗的衣服;下個月的牛奶忘了續訂。”……而所有這些日常瑣事的吐槽,在家庭裏會被看作是“更年期綜合症”、“嘮叨”、“墨跡”的表現,很少有人會真正的理解,道一聲:“你真的很辛苦!”

在忙碌、瑣碎的生活裏,在她們自己的字典裏,沒有一份屬於“全職媽媽”的職業認同感。即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老公和孩子,他們也很少承認,“媽媽”也算是一份工作。

02心理容易失衡

別人在努力工作升職加薪時,全職媽媽在給孩子衝奶粉或準備一家人的晚餐;別人奔走在路上去往工作崗位奉獻社會時,她也奔走在川流人海去往培訓班或幼兒園。當別人的工齡與工資同比提升時,全職媽媽只能幸福地感嘆一句:孩子終於上幼兒園了。當別人工作成績又得到提升和認可時,全職媽媽只是欣喜地說:上了小學孩子懂事多了!”

離開職場,成就感,價值感逐漸被強烈的對比消磨盡矣。

從美麗自信的職場白骨精,到蓬頭垢面、身材走樣的家庭主婦;

從工作時的團隊合作,到帶娃做家務時一個人的單打獨鬥;

從工作中收穫成功與肯定,到重複瑣碎、全年無休、卻無法體現經濟價值的辛苦勞作;

從自己賺錢自己花的女王般的自信、自由,到小心翼翼地向丈夫要生活費,以及看丈夫家人臉色的卑微;

很多時候,全職媽媽這個角色多方面的剝奪了她們作爲一個自然人的心理需求以及感受。無論是從情緒,還是心理上都受到極大的考驗。

全職媽媽撫育下一代,承載着未來和希望,她們做的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創造的社會價值,遠不比任何一個職業低。就像一家公司,有的人是拿着錢來入股,有的人是拿自己的技術入股,分工不同而已。

每個人的家庭情況各異,是否選擇做全職媽媽,我認爲,首先在意識上,夫妻雙方應達成共識,不論誰在家照顧孩子和在外獲取經濟來源,二者對於家庭貢獻是平等的。另外,我們不妨做如下一些考量:

要有好心態

選擇做全職媽媽,從一開始就得做好充分的角色價值權衡,必須有相當良好的心理準備。需要做到從心裏真的喜歡和接納這個角色,心態平和,從容面對,不患得患失,這樣的媽媽情緒穩定,對孩子來說纔是最好的陪伴和愛,纔是孩子最需要的媽媽。

選擇適時全職

根據自己的人格特質、價值取向、人生規劃以及家庭狀況綜合權衡,如果必要,不妨做個“階段性全職媽媽”。要學會適度關愛: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學業關心及品性培養要做到關愛有度、寬嚴適度,切不可過分溺愛或過度干涉。

保持學習與進步

離開職場,不等於放棄自我成長。全職媽媽需要保持和社會接觸,關注和了解社會發展,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健康的心態能夠有助於處理自己和孩子之間,以及自己與丈夫之間的關係。

今日互動

你是職場女性還是全職媽媽,又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歡迎來留言區聊一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