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種感悟: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也是有保質期的。

不少家長都會感嘆:“孩子現在大了,翅膀硬了,管不了嘍。”“孩子現在根本不聽我的,我能咋辦?她現在都這麼大了,我不能還打她吧?”

可是在孩子還小時,原本你該管的時候沒管,或者沒有管好;那麼等到孩子長大後,你再想管就很難了。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我們都知道,越小的孩子可塑性往往越強,我們身爲家長不要總想着,等一等,等自己有空再去管教孩子。

更不要總想着,等一等,等孩子長大自己就會懂了……

因爲有太多父母等到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等來等去,只留下遺憾。

而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你錯過了一時,很可能就錯過了一輩子。

退一步來講,我們終其一生,忙忙碌碌,可無論你在事業上有多麼成功,也抵不了在教育孩子上失敗所帶來的後果。

所以爸媽們,別再缺席你孩子的教育。

孩子比你想象中成長得更快,有些東西再不管你就真管不了了。

現實中,比起爸媽不管不教來說,還有一種管教方式更傷害親子間的關係,那就是“不該管的瞎管”。

例如:

1學習上嚴管,心理上卻忽視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話題,彷彿永遠離不開學習,就好像除了學習,親子毫無別的話題可說。

這種情況持續久了之後父母就會發現,當孩子的年齡越大,就會越不願意和父母聊天。

原因其實很明顯,因爲孩子不想聽到父母張口學習,就好像你忙碌一天下班回到家,還有人在你耳邊不斷的講關於工作的事情。

偶爾還行,聽久了你肯定會產生牴觸心理,所以同理可言,這就是爲什麼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的原因之一。

你不是一個工作機器,孩子也不是一個學習機器,當你只會和孩子聊學習時,孩子便把內心那扇溝通的門對你關閉了。

忽視精神世界,忽視內心成長,忽視心理健康,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2生活中替孩子包辦一切

在許多家庭中,有部分父母會有這樣一種觀念——“做家務都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只管學習就行了”。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看似是爲了孩子專心學習,可實際上這種行爲是切斷了孩子的發展道路。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否有過讀寄宿學校,現在有很多大學生剛開始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是有許多爸媽們一同護送到他們的寢室,直到幫孩子收拾和安排好寢室和入學的事情才離開。

其實在某種程度中我是不太贊同的。

雖然可能是有的學生們行李比較多一次帶不完需要爸媽幫忙,但是爲什麼收拾和安排寢室及開學事務也要爸媽來動手呢?

一個成年的大學生了,如果連這些動手和生活能力都沒有,那試問學習再好又能走得了多高?

我認爲讀書重要,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重要。

世界很大,孩子需要的不僅是我們愛的演示與叮嚀,更需要儘早開啓獨立生存爐竈。

3幼時放養孩子,長大嚴管孩子

都說教育孩子要趁早,我曾聽過有人說:“孩子6歲以下,父母話是黃金,12歲以後,父母話就是垃圾。”

所以我們最好是要在孩子叛逆期來臨之前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之心,纔會樂於接受父母教育。

隨着年齡增長,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

父母給孩子多少自由,孩子就給父母多少未來。

聰明智慧的父母,是在該管的時候管,不該管的時候放。

真正教育,是追求管教和放手之間的平衡。

一個聰明的父母要清楚該管的嚴管,不該管的放手,這才能教育出一個優秀又懂事的好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