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年聖人出”。將前人之所學做到爐火純青,爲後世修身治學開宗立派,聖人確實是世間稀有之物。

古今中外,學問好的人比比皆是,能夠成一家之言的人,卻如同鳳毛麟角,鬼谷子與王陽明便是此類人。

鬼谷子,像謎一般地存在歷史中,又像偶像一樣受到歷朝歷代人的追捧。沒有人知道有關他的詳實記載,又似乎對他的事蹟如數家珍。鬼谷子本人沒有任何的豐功偉業,卻因四位高徒使得他名言天下。

戰神級別的龐涓,兵神級別的孫臏,超級演說家蘇秦,戰略大師張儀。他們先後登上春秋戰國時代的舞臺,分別在魏國、齊國、晉國、秦國大施才華。東壓強齊、圍魏救趙、南北合縱、東西連橫等等,爲史家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故事。鬼谷子也算是有史以來,不必自己親自做事,指點徒弟把自己想做的事全部做完。

王陽明也是爲了不起的人物,有着自先秦諸子百家以後,極其難得的大學問家。王陽明被後人稱讚爲“直追孔孟”的千古第一完人,他精通儒釋道三家學說,在此基礎上創立“陽明心學”,大文豪錢穆先生曾經評價王陽明“自身之道德、功業、文章均已冠絕當代,卓立千古”。

王陽明不僅僅學問做到極致,他的武功也相當不錯,自1518年至1528年整整十年間,王陽明一直處於帶兵平叛的狀態,先後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思恩和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爲此深得嘉靖皇帝的依仗。

戰國有鬼谷子,明朝有王陽明,相隔2000年的兩位歷史人物,到底誰更勝一籌?不妨從兩人各自一句話探討一下。

鬼谷子:進退左右,似實又虛

王陽明:明覺精察,遠離危機

鬼谷子認爲,做人做事無非是一種“進退左右”的狀態,進非前進,退非後退,有時候可以“以進爲退”、“以退爲進”,左右同樣如此,聲左擊右,聲右擊左,完全都事先包裝一番,讓虛虛實實真假難辨。

鬼谷子這句話對他的徒弟們影響很大,當年孫臏搞得“圍魏救趙”那出大戲,便是鬼谷子戰略思想最大的寫照,包括後來的蘇秦張儀所謂的“合縱連橫”,蘇秦佩六國相印,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將六國君主忽悠的雲山霧罩,自己本是無名小卒出身,一躍成爲六國的國相。

龐涓、孫臏、蘇秦、張儀作爲鬼谷子的愛徒,並沒完全領悟到師父的智慧要訣。對鬼谷子虛實之術最瞭然於胸的人是三國的劉備,不得不服劉備是個高人,雖然有人說他偏安川蜀,沒有完成光復漢室的大業,但劉備已然盡力。漢朝四百年,唯一再造社稷的人是光武帝劉秀。

劉備無論出身還是面臨的環境都無法與劉秀相比。先說出身,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劉勝在歷史上以“兒孫繁多”著稱,據史料統計,共有一百二十個兒子,傳到劉備這裏,已經過去上百年,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早已散落天下無從考證。

所以,劉備這招實在高明,給自己的身世塗上一層“似是而非”的光環,所有人都知道是假的,卻沒有任何證據來佐證。

連曹操如此聰明的人對劉備絲毫沒有辦法,曹操敢殺孔融楊修這些大儒,唯獨拿賣草鞋的劉備束手無策,還不是得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伺候着,閒來無事“青梅煮酒”。劉備可倒好,假借救妻兒的理由逃出曹營。此前一口一個丞相,現在是一口一串曹賊,此等虛實之功,真可謂登峯造極。

再說說王陽明,陽明心學表面上看是一種“迂腐”的學問,實則不然。一個人能夠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天分,總結前人的基礎上,開創屬於自己的門派,還能夠擒獲明朝實力最大寧王。王陽明雖然學問很好、功勞很大,但他的仕途不順。

一般情況下,仕途不順是古代知識分子的不幸,對王陽明來說恰恰相反。明朝是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朝堂上剛正不阿的大臣敢怒不敢言,此時看起來光鮮華麗的“居廟堂之高”,實際上已經淪爲波橘雲詭的場所。以王陽明的聰慧程度,不會對此毫無知覺,所以他採取的辦法是遠離廟堂,輾轉於各地做官,但王陽明更聰明的地方在於,他只做事不做官。

嘉靖皇帝讓他去哪,他就去哪,讓他幹啥,他就幹啥,前提是不違背正義。同時代很多著名人物都沒有得以善終,比如唐伯虎。唐寅的才情和抱負絲毫不差,比起王陽明就差得很遠,因爲寧王一事,唐伯虎稀裏糊塗地走完一生。

鬼谷子與王陽明誰更厲害

生活中有句話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結果說事情”,但結果成敗卻是必須參考的論據。鬼谷子是個實用型戰術大師,他的很多東西和觀點能夠讓人立竿見影,教出四位縱橫奇才,在先秦戰國的舞臺上肆意展現自己的才華,只可惜鬼谷派太講究現實性,最後沒有一人得以善終。

王陽明更加註重藏鋒於無形,依靠修身治學的方式,洞察事情的精妙細節之處,將自己包裝成“至聖大賢”的形象,該退時毫不猶豫,該進時也要適可而止地前進。誠如孔子所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所以王陽明才能夠壽終正寢,留下一句“此心光明,夫復何求”的遺筆。

所以,爲人處世一定要記住,做人不要太過“實誠”,進退左右全在虛虛實實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