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東北野戰軍的發展過程。截止1948年秋天,也就是遼瀋戰役之前,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了102萬人。在四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最多。在同一時期,西北野戰軍的兵力只有不到8萬人。雙方的差距10倍以上,同樣都是野戰軍,雙方的兵力爲何差距這麼大呢?認真的說,西北野戰軍在各方面非常不容易。

首先,我們聊聊野戰軍這個稱呼。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我國進入了全面抗戰的艱苦階段。當時,爲了團結一切力量抗戰,各地的紅軍部隊開始接收改編。其中,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爲第八路軍,雖然後來改爲了第18集團軍,但百姓們仍然俗稱爲八路軍。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爲新四軍。起初,八路軍下轄了3個師,再加上陝北留守的部隊,總計5萬餘人。南方的新四軍,下轄了4個支隊,總兵力1萬餘人。但隨着戰爭局勢的變化,無論是新四軍,還是八路軍,都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各個部隊都消滅了大量的日僞軍,繳獲了衆多的武器和物資,建立了大片的抗戰根據地。與此同時,自身的兵力數量逐步增加。八路軍在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建立了大片的根據地,例如晉察冀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等等。截止抗戰勝利之前,八路軍總兵力達到了90多萬人。新四軍則在江蘇、安徽以及南方部分地區,建立了大片的根據地,截止抗戰勝利之前,新四軍總兵力達到了26萬多人,下轄了7個師。截止1946年夏天,戰爭爆發之前我們的軍隊下轄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武裝力量,總計130多萬人,南京方面的的兵力,則達到了430多萬。

1946年,戰爭爆發以後,八路軍、新四軍的番號開始先後停止使用,出現解放軍這個名稱。起初,並沒有野戰軍的說法,而是被稱爲各個地區的野戰部隊,例如中原地區地區野戰部隊、華東地區野戰部隊等等時間進入了1947年,各地的野戰部隊開始進行集中,抽調精銳力量組成了機動作戰部隊,從而進行大規模的全面反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四大野戰軍先後建立,分別是: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其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西北野戰軍的總兵力最少。在西北野戰軍建立之初,總計只有26000多人。

西北野戰軍在陝北留守部隊的基礎上建立而來,認真的說,各個野戰軍的各種物資,基本上完全依靠各個根據地供應。由於各地區的財力物力差距明顯,直接影響了各個野戰軍的兵力發展。在四大野戰軍中,中原野戰軍原本有12萬多人。但是千里挺進大別山之後,由於遭到了幾十萬敵軍的圍堵和封鎖,再加上戰役之後得不到新兵補充。在最困難的時候,中原野戰軍只剩下了5萬多官兵。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最多,堪稱了百萬雄師。截止1948年秋天遼瀋戰役之前,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了102萬人。

那麼,爲何東北野戰軍的發展這麼快呢?第一,東北地區的資源非常豐富,耕地肥沃、充足,糧食產量很高,有能力供應大兵團的消耗。第二,東北野戰軍始終控制了大片的根據地,由於根據地位於後方。東北野戰軍幾乎不用擔心後方的威脅,能夠抽調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在這方面的條件上,其他三個野戰軍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們看一下西北野戰軍的具體情況,截止1947年冬天,西北野戰軍的兵力爲4萬多人。截止1948年秋天,西北野戰軍的兵力爲7萬多人,不到東北野戰軍的10%,雙方的差距明顯。

那麼,西北野戰軍的兵力爲何發展緩慢呢?並非西野的官兵們不勇敢,也不是各級指揮員不英明,關鍵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西北地區的土地非常貧瘠,人口和糧食產量都很有限。由於人力物力有限,依靠西北地區,根本無力供養大部隊。在西北野戰軍進攻陝北榆林的過程中,一個縣的羣衆踊躍捐糧,也只能滿足部隊3天食用。

一旦在幾天之內攻不下來,就必須撤退了。進攻寶雞的過程中,西北野戰軍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南京方面派遣了30多萬軍隊,佔領了西北大片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北野戰軍一直沒有可靠的後方,因此,無論是糧食補給,還是新兵補充,都面臨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相互影響,直接影響了西北野戰軍的兵力發展。西北野戰軍攻克寶雞以後,繳獲了足夠全軍使用2年的物資,這讓全軍官兵都非常高興。

但是由於敵軍增援速度非常快,西北野戰軍不得不提前撤退。截止1949年2月,三大戰役結束之後,西北野戰軍的兵力發展到了15萬多人。從四個野戰軍的兵力來說,仍然是兵力最少的一個。按照各個野戰軍的認爲分配,西北野戰軍需要解放遼闊的西北地區,包括了陝西、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區。

由於西北野戰軍的兵力不足,很難分散到各個各地。在這樣的情況下,1949年4月,華北野戰部隊下轄的第18兵團、第19兵團,劃入了第一野戰軍編制(西北野戰軍已經改編爲第一野戰軍)。截止這個時候,第一野戰軍的兵力才超過了30萬。所以說,西北野戰軍的兵力少,主要是西北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共同造成的。關於各個野戰軍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