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中老大,作爲媽媽的試驗品,小時候睡了三個月的書枕頭,硬生生睡成了大餅臉。到我弟弟時,我媽吸取了教訓,只給他睡了一個月書枕頭,很顯然比我的臉小多了。

我不知道我的腦容量是否受到了影響,但顏值明顯受到了影響,而且不可逆。我經常跟別人開玩笑,說我的後腦勺像平底鍋一樣。

有一次去社區醫院給孩子打防疫針,排隊的一個男子,後腦勺如刀劈斧砍。我小聲跟老公說,你快看,那個人的後腦勺真平。老公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說,是啊,都快超過你了。

很多年前,我還在梳儒雅的分頭,每次梳到後腦勺的時候,都覺得頭髮趴趴的,我以爲是太溼了,就拿吹風機使勁吹,扒拉起來吹,結果沒有任何起色。

直到生了孩子,摸着孩子圓圓的腦袋,覺得手感跟摸自己的頭有很大區別,我甚至懷疑自己沒有後腦勺。

夏天戴着棒球帽擋太陽,後腦勺那裏會癟下去一塊;去游泳池仰泳,別人都誇我水性好,後腦勺都不帶出水的;跟孩子玩遊戲,腦袋頂東西,他能頂兩本書,我頭一低,後腦勺能頂個微波爐。

因爲一直掉頭髮,內心很焦慮,老公說,再掉的話,直接剃個光頭算了。於是,我就在網上搜索光頭照片,突然翻到了一龍的照片,從這個角度看上去特別熟悉,彷彿早就印在我的腦海裏。

當我翻看老照片時,終於知道中學時候的校花,爲什麼扎着馬尾辮,正面看笑顏如花,側面看總覺得缺點什麼,她也缺一個後腦勺。

“睡平後腦勺”的做法,是從哪裏來的呢?

這要從提倡新生兒仰臥說起,提倡新生兒仰臥是業界的共識,因爲仰臥的姿勢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猝死綜合徵”的發生率。

爲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疾控中心、美國兒科學會都出臺了一系列給父母的建議,希望能降低新生兒睡眠時的死亡率。事實證明,這些建議確實是有效的。

美國疾控中心調查顯示,從1990年到2015年,每10萬名新生兒中,因爲睡眠相關的死亡人數從160人逐漸降低至80人,減少了50%的死亡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建議也是如此,推薦新生兒仰臥(後背靠牀),不推薦俯臥,也不推薦側臥。

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是:當嬰兒可以向左右兩側翻身,由俯臥翻成仰臥時,就不用非得仰臥睡覺了,但要注意清理睡眠區域的雜物,避免帶來危險。

也就是說,只要寶寶還不會自由翻身,留他一個人睡覺時,就必須是仰臥,如果你希望他側臥,就必須隨時盯着。

於是,新生兒需要仰臥,正是由此而來!

隨着這類科普知識的傳播,逐漸有人把新生兒需要仰臥的說法,理解成了必須“平躺”。

在大家的理解中,“平躺”就是指水平躺着,背部朝下,臉部和腹部朝上的一種體位。時間久了,大家就理解爲,新生兒必須要平躺,於是就慢慢有了“睡平頭”的說法。

但是,我們仔細看下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嬰兒安全睡姿示意圖是這樣的:

從圖中我們看看出,雖然寶寶背部是平躺,但頭部是可以轉動的,比如偏向左側或者偏向右側。這纔是最標準的嬰兒睡姿,既降低了“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也不容易睡成平頭。

從仰臥到平躺,或許是某些醫生爲了警示“嬰兒猝死風險”,採取了“睡平頭好看”的說法,如果醫生直接跟新生兒父母說“不仰臥睡可能會死”,會遭到痛罵,說不定還會被打,畢竟老百姓對這類話畢竟忌諱。

當然,不是所有的“平頭”都是睡出來的,還可能是這幾種原因:

多胞胎:當兩個或三個孩子共同擠在媽媽肚子裏時,因爲長時間處於異常位置,所以頭部可能會變形。早產:早產的寶寶要住保溫箱,這段時間缺乏護士翻動頭部,可能出現頭部變形。出生併發症:當嬰兒出生時遇到問題,頭部在產道停留時間過久,出現了頭部變形。趴的少:媽媽沒有經驗,不敢讓新生兒俯臥,長期讓寶寶平躺,導致頭部變形。斜頸:寶寶出生後有斜頸,但沒有及時被發現,或者得到有效治療,後期導致頭部變形。“平頭”的危害就不多說了,希望父母們能引起重視,爲了預防頭部畸形,在寶寶3個月前,時不時改變頭部睡姿,給予足夠的俯趴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