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戰國後期逐漸形成了秦國和趙國對峙的局面,六國當中唯一能夠和秦國抗衡的就是趙國。然而長平之戰趙國全國可戰男子損失殆盡,迅速從國力巔峯走向衰落。這一仗的來由就是秦國當時攻打韓國,佔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在當時叫做野王,也就是如今河南信陽一帶。秦把韓的野王一佔領,帶來了一系列不良惡果。韓國上黨郡和韓國國都徹底失去了聯繫,它是韓國的,但是周圍都不是它的國家,總之一塊飛地受不住。無奈韓王只能把上黨郡獻給秦王,純屬無奈之舉。第一:長平之戰的由來,上黨郡太守引發秦趙之爭,廉頗跟秦軍打起消耗戰

1:歷史上長平之戰的由來,跟韓國息息相關

長平之戰的由來就是因爲秦國攻佔了韓國一個叫野王的地方,這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以說切斷了韓國國都和韓國上黨郡之間的聯繫,那麼上黨郡自然受不住。韓王其實也無奈,明明知道受不住,所以只能把上黨郡和它下屬的十七個縣獻給了秦昭襄王。這個仗本來是韓國和秦國之爭,結果把趙國也給牽連進來了。

2:上黨郡太守十分聰明,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沒有想到秦軍如此強大

這個時候上黨郡太守是個十分有頭腦的人,不可能讓秦國白白得這個便宜。野王被佔領,韓國國都跟上黨之間的聯繫由此中斷。韓國國君也下令讓上黨郡投降秦國,於是這個太守就想從這個上黨郡開始做文章。與其把上黨郡割讓給秦國,還不如給趙國更得實利。趙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上黨郡接連十七個縣,自然是歡喜不已。趙國一旦接受,那麼秦國肯定不能忍受。勢必要爆發一場戰爭,不管戰爭的雙方誰贏了,對韓國來說都沒有壞處。

3:趙孝成王不是很有智慧的人,跟宗族討論,沒有和廉頗等人商量,做出錯誤選擇

這個趙孝成王是趙惠文王的兒子,比起父親更加差勁。聽說韓國要把上黨郡獻給趙國的消息,趙國內部本身炸開了鍋。此時已經是趙孝成王在位,他和兩個宗族商量這件事情。一個是平陽君趙豹,另外一個是平原君趙勝。特別是後者,更加有名。平陽君主張不能要,一旦要了那麼秦國就會把滿腔怒火對準趙國,受益的還是人家韓國;平原君趙勝認爲白給的土地爲啥不能要。這樣就比趙惠文王差太多,人家找藺相如他們商量,做兒子的找家族裏的人商量,最後的結果認爲白給的一定要。

4:名將廉頗跟秦軍打起了消耗戰,一打就是三年,又使出了反間計

趙孝成王要上黨的這個舉措毫無疑問惹來了秦國的震怒,本來唾手可得的上黨郡現在是趙國所有,自己當然不肯罷休。於是他派遣一個大將去攻打上黨,很快就把上黨拿下來。打下上黨以後,這些老百姓不願意跟秦軍同流合污,於是紛紛跑到了趙國。趙國就派廉頗援救,駐守在長平一帶。這個戰鬥開始廉頗打的並不是很順利,但是廉頗非常有經驗,眼看秦軍來勢兇猛,於是堅守不戰,如此一來就是三年。這樣秦國喫不消,按照老規矩使用反間計,臨陣換將自毀長城。第二:趙孝成王聽信建議換趙括爲將,長平之戰精銳損失殆盡,慘敗的原因

1:趙孝成王詢問身邊大臣建議,本身對廉頗就不滿意,採用趙奢之子趙括爲主帥

秦國方面花了很多錢,到處散播謠言。說廉頗馬上就要投降了,他要叛變投降秦國;再一個秦國不怕廉頗,他三年堅守不戰。反之闕與之戰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很能打仗,秦國方面很害怕他。趙孝成王得知這個消息,於是找來心腹談論這件事情。他提出來不能跟秦軍議和,秦國想通過這個戰役徹底打敗趙國。如果你意識到這是一場決戰,那麼要團結好楚,魏兩國。三國之力對抗秦國,讓他喫不消。最後的結果就是替換廉頗,讓趙括當主帥,這個人和一個典故有關聯,就是紙上談兵。

2:長平之戰趙國軍隊45萬大軍被全殲,趙國滅亡已成定局,趙國君主一代不如一代

秦國得知趙國替換主將的消息高興不已,他讓殺神白起爲主帥。這個人是四大名將之首,秦國爲了麻痹趙國,沒有把白起爲主帥的消息四處傳播,揚言有誰膽敢泄露出去殺無赦。趙括來了之後立馬改變廉頗的策略,選擇帶着幾十萬大軍傾巢而出。首先白起示弱,然後帶着軍隊假裝後退,實際上有更大的陰謀。白起派出兩支祕密部隊,一支部隊悄悄繞到趙軍背後切斷他的退路;第二支部隊是五千騎兵,把趙國45萬大軍切成兩半。

切斷後路,切斷前後軍,切斷糧道,每一招都足以置人於死地。這種情況下,秦昭襄王讓秦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上戰場。趙括部隊被圍困整整46天,軍隊一度出現了暗中殺人,分食人肉的做法。趙括戰死,40多萬大軍向秦軍投降。趙國的有生力量損失殆盡。只留了240個未成年人回去報信,趙國君主一代不如一代,趙滅亡已成定局。

3:長平之戰趙軍慘敗的關鍵原因,君王不堪大用,臨陣換將兵家大忌

我們現在來研究那段歷史發現,趙孝成王是一個不堪大用的君主,連一點識人之明都沒有。很多人認爲趙國不能接受韓國的上黨郡,實際不是這樣。真正的原因在於趙國國君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秦趙兩國關係不可能一直和平,遲早必會有一場決戰。再一個趙國臨陣換將,把廉頗換成了趙括。人家跟秦打消耗戰,慢慢也能把他耗死。選擇主帥這件問題方面,趙孝成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趙孝成王臨陣換將的消息被藺相如和趙括母親得知後,堅決拒絕他的這一要求。當時藺相如已經病重,得知這個消息立馬給趙王上了一道奏疏。說趙括這個人紙上談兵,不懂得隨機應變;再一個拒絕的人就是趙括的母親,他說兒子不能當主帥。可惜歷史沒有假設,趙孝成王的這一錯誤決定加速了趙國的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