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血緣關係。因此,有一種天然的感情親近,自然是家庭關係中最親密的關係。

但他們畢竟是兩代人,在事物認識、文化修養、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以及待人處事上,難免存在各種差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代溝”,關係處理需要兩代人共同努力。作爲長輩,要率先垂範,做好自己。

第一,要知己知比。說得重一點,我們父母要知道自己是什麼貨色,也要知道兒女是什麼貨色。兩代人之間有代溝,有脾氣性格上差異,也有人生價值觀取向上差異,如果我們對代溝和差異心知肚明,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子女在一些問題發生衝突時,爭執的焦點指向是觀點,而不是是非,時非的衝突容易激化矛盾,觀點的衝突比較緩和,說事不爭理,對事不對人,大家體諒一下,很多事情就過去了,用不着非得爭個黑白分明。

第二,要恩威並舉。父母跟子女相處,既要端着長輩的尊嚴,又要體現父母的恩愛。在孩子的正事上,能幫孩子,要盡最大努力去幫,在不是正事上,要敢於拿出一家之主的威風,堅決不幫。

第三,要舉重若輕。我們父母,從人生的大風大浪中一路走來,進入老年深處後,萬一碰上個大病大殃的,要儘量淡定自如,積極應對,不要一天到晚拉着個老臉,給子女們心理上增加壓力。

笫四,要舉輕若重,我們父母,如果跟成家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一定要高度重視一些日常小事,比如公公夏天不要光膀子,平常不要跟兒媳婦開玩笑,上廁所要敲門等等。

第五,要留有餘地。父母跟子女之間,如果發生了矛盾衝突,一定不要把話說的太絕,比方:從今後不上你家來了、從今後一分錢不給你啦、從今後不給你帶孩子啦、從今後再也不用你來管了,等等。也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絕,勸兒女離婚、在女兒面前說女婿壞話、在兒子面前說媳婦壞話,何必呢?話說出來容易,收回去難。兒女有兒女的苦衷,父母儘量不要干涉子女小家庭內政,更不能遇事就感情衝動,說過頭話,火上澆油。山不轉水轉,路不轉人轉,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指不定哪天峯迴路轉柳岸花明,後悔沒給自己留條後路。

第六,要察言觀色,俗話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兩代人和睦相處是個技術活,現在的娃毛病多,那些住在子女家的父母,一定要知趣,要眼觀六路 耳聽八方,注重瑣事,留心細節,不要給自己的親兒子或親閨女添堵。

第七。要寬宏大量。現在的子女生活壓力都很大,有時候累急眼了,心情不好,無意中把火發在父母身上,做父母不要去計較,要體諒兒女的難處。畢竟,家庭不是職場,頂撞親爹親孃是最安全的,就讓孩子們發泄一下吧!

第八,要管嘴邁腿。現在有的子女又懶又敏感,我們父母,管嘴就是少說話、少嘮叨,邁腿就是聽使喚,多幹家務。子女是我們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如果聽話走正道,能掙錢,當爺供着也行。

第九,要財產分明。一家人可以不說兩家話,但親兄弟必須明算賬。對於已獨立成家的子女,父母在錢財上一定要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我用在什麼地方?或者給你多少,那是我的事,子女沒有資格控制父母支配財金的權力。年齡大了,處理與子女的關係,是雙向的事,不是一廂情願的事,要想皆大歡喜,雙方都得珍惜,都得努力,都得通情達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