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想来道个别,待会我就准备一挂解千愁了。”10月13日,微博上的一则长篇的遗书,一下引发了众人关注。发布这篇微博的博主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三学生。

文中称,自己因课题实验长期受挫可能面临延迟毕业,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博文中写道:“好吧,是我不对,我太笨了,不懂得自己思考。夏天,拼了命地赶进度,还得跟其他人共用一些设备,于是为了提高使用效率,我把白天让给了别人,晚上通宵了好几次做实验,期望着赶紧做完,我好专心备考公务员。然后?然后,就是不断地,不断地做无用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模一样的条件,每一次居然都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趴在电脑前看着自己的数据,感受着自己的心态一块一块碎落在地。”

随后,据相关信息通报,得知该名学生在实验室身亡。

这样的新闻真是让人叹息。多么年轻的生命,经过数年寒窗苦读,一步步过关斩将,进入985高校读研。本该前程似锦,如今却是这样的结局。

不知道这位学生在作出这样的选择之前,内心经过了多少艰难迂回的选择,在成长之路上,一路又经受了多少次痛苦内心的纠结,然而,今天这样的结果,真是让人深感痛心。

看到有疑似逝者的同学校友在网上的留言:“他是一个做事无比认真努力的人。当年一起跳峰岚,每天四个半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大家都是身心俱疲,所以很珍惜中途休息的时间,但是他为了让自己跳得再好一点,每次休息都在旁边加练,其实他真的已经跳得很好了。”

“一味地扩招研究生的同时,配套的设备,对应的经费,有师德、负责任的导师是否也相应配齐了呢?教育资源真的足够吗?”

每年在读研、读博阶段,其实,这样的新闻,无独有偶。似乎每次这样的事件都伴随着,当事人对学业、就业前景等方面的焦虑,导师关系的处理等等问题。

早前,被报道过的中科大博士因学业压力大,选择了自行结束生命。每次类似这样的新闻出来,我们似乎都要追问,当前的高等教育学业考核机制、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

在高考前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为主,考试作为选拔的依据,而到了研究生以及往上的阶段,就更强调科研能力,而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是两回事。

据相关数据显示,这几年我国硕士的非正常毕业率已经达到10%,博士更是高的可怕,已经到65%了。这样的数据,似乎让人不寒而栗,数年寒窗苦读,一路经过数次披荆斩棘,考入众人艳羡的高等学府,等待开花结果的那一刻,如果结局不能随自己愿,这样的打击,需要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接受。

从大连理工的这位学生的微博中,感觉更多的压力来自于自己内心的完美主义情节,很多时候,太过追求完美的人难以接受自己的所谓的“平庸”,但是,在某些时刻,由于主客观原因,又难以改变现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时间长了,在那样的心理状态下,压抑久了,就容易走不出来。

人这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如何与社会和自己和解,也许是终生的命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