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語言交流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但沒有能夠消除方言的差異性。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普通話是明清時期北京地區的方言。

如果穿越到清朝,用現代普通話與古人對話,也許不會有太大的溝通障礙。但是如果穿越到更早的年代,比如唐宋時期,那古人說話你就完全聽不懂了。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語法結構上存在差異性,這就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會有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語法特徵的原因。

在上千年的王朝更迭和民族融合之下,古漢語隨之演變,隨着近代的文字改革,古漢語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並沒有真正消亡。如今,不少地區的口語發音裏仍然保留有古漢語的特點,特別是閩南地區。

水上古埭美 閩南小周莊

閩南指的是福建中南部。秦始皇統一六國,設立閩中郡,閩中郡羣山環繞,中間有着百越雜居,並不屬於秦朝中央直接管轄。這就間接導致閩南地區成爲戰亂時期中原漢人的避難場所。閩南地區是秦始皇唯一放棄的領土。

西晉永嘉之亂,中原漢人第一次南遷入閩,到隋唐時期,漢人再一次遷入福建。他們帶了中原地區的方言,形成了閩南語。閩南語的聲母有19個音,與古音十九紐契合。在語序上,閩南語多賓語前置,多省略介詞,比如“汝水伊(你比他漂亮)”。

閩南語主語後通常不加連接詞,比如普通話說的“你是我兒子”,在閩南語中就是“汝,我仔”,除此之外,閩南語常用的詞語中不乏古漢語的色彩,比如筷子被稱作是“箸”。在習慣風俗上,閩南地區保留了戰國時期的中原風俗——

舅權

。舅舅在家中的地位特殊。

閩南語是和古代漢語最爲接近的一種方言,它被稱作是古漢語的活化石。值得一提的是,在1977年,美國旅行者號宇宙飛船發射時,閩南語被錄製在鍍金唱片中帶入太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