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讲了永丰曾氏出了32个进士,还出了状元曾棨的故事,有网友问我:“古代的进士,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

关于古今学历对比的话题,应该从录取名额·、学历含金量、就业前景的角度来分析。古代的进士科,一般三年一考。每科录取的人数,少则几人,多则数百人。唐太宗时期,每科录取的进士都是个位数。宋朝的时候,每科录取的进士,大部分在百人以上。

图为生我养我的祖屋,咱家祖上也是进士门第,拍摄于永丰县藤田镇岭南村。

文天祥考取状元那一榜科举,录取的进士达到600多人,是有史以来录取进士最多的一科。吉州的白鹭洲书院,在那一榜录取了40个进士,成绩名列全国书院第一位。

古代的进士录取名额,平均一下的话,每年就几十个名额。古代的时候,全国一千五百多个县,去争夺几十个进士名额。古人考进士录取的难度,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杜甫、欧阳修都曾经是落榜考生,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考中进士。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从黑发少年,考到白发苍苍,49岁才考中进士。孟浩然、海瑞、左宗棠那样的大人物,都是穷尽毕生精力,也没有考取进士功名。

图为欧阳修纪念馆,拍摄于永丰县恩江古城。

古代的人考中进士,就可以载入省志、府志、县志。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进士的仕途,一般可以达到知府级别。我家先祖王炳文,就在天圣五年考中进士,并且做到了南昌太守职位。

根据《永丰县志》记载,整个清朝200多年历史,永丰县才出了13个进士。古代进士的考取难度,学历含金量,就业前景,都堪比今天的院士。虽然说院士不是学历,但拿今天的院士跟古代的进士对比,还是恰如其分的事情。

根据《永丰县志》记载,整个清朝200多年历史,永丰县才考取75个举人,外加7个荐辟的恩举,就是免试保送的举人,总数才82个举人。

图为古代书院,拍摄于永丰县藤田镇曾坊村。

古代的举人,含金量非常高。一旦考中举人,就可以免税,就不会缺钱花。古代有穷秀才的说法,就没有穷举人的说法,考中举人就是老爷了。

欧阳修第一次参加举人考试,就名落孙山了。欧阳修的好朋友李公佐,考了一辈子,到死也就是个秀才,没有举人功名。古人想要考取举人功名,难度非常大,这才有了范进中举的故事。

古代的举人,就业前景非常好。举人老爷可以入仕,担任教谕、训导之类的官职。教谕、训导都是八品官。比如著名的海瑞,就是以举人功名,从教谕开始步入仕途。

图为古代先生的戒尺,拍摄于永丰县恩江古城。

举人的考取难度,学历含金量,就业前景,跟扩招前的博士学历差不多。古代的举人学历含金量,肯定比扩招之后的博士学历要高得多。

古人想秀才功名,难度堪比今天考清华北大。蒲松龄、吴承恩考了一辈子,一次又一次落榜,才考取秀才功名。吴承恩考取秀才功名的时候,已经是人到中年了。蒲松龄考中秀才的时候,已经71岁了。

《永丰县志》记载,永丰县在清朝200多年历史当中,只出了237名秀才。其中只有157个正正经经考上的秀才,其他的都是免试保送的秀才。

图为永丰县古代考秀才的闱场,拍摄于永丰县恩江古城。

《永丰县教育志》记载,永丰县在明清两朝的教谕和训导,可以考据出学历的人有58个。其中进士1人,举人31人,秀才26人。由此可见,秀才也是可以入仕的敲门砖。

古代的秀才,就算是不当官,也可以当先生。永丰县状元曾棨,就是在考取秀才之后,一边当先生教书,一边努力攻读考举人、进士。

图为永丰县历代教谕、训导学历表。

古代的秀才,一般不会受穷。穷秀才的说法,那是针对举人老爷、进士大人说的。秀才再穷,也比土里刨食的农民强。

清朝的时候,永丰县平均两年考出一个秀才。现在的永丰县,平均起来每年肯定不止一个清华北大本科生。

说古代的秀才比今天清华北大更难考,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你看看今天的清华北大本科生,有谁比得过蒲松龄、吴承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