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收复台湾,人们会想到施琅,会想到康熙,会想到姚启圣,但却很少有人能想到黄梧,要论名气我,他和上面三位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如果要论平台的贡献,黄梧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下面咱们就来说说这位被遗忘的平台功臣——黄梧。

黄梧

黄梧,福建漳州市平和县人,明崇祯十七年,二十七岁的黄梧在老家平和县衙做了一名衙役,不过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名小小的衙役,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两年后黄梧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机会。1646年,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竖起反清复明大旗,久有投郑之心的黄梧与门役赖升密谋杀死了平安县知县,率众投奔了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非常欣赏的郑成功委任他做了中权镇左营副将。黄梧归郑后戮力征战、屡建战功,清顺治八年升任英兵营统领,后又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镇帅。

郑成功

前冲镇,即今海澄,在当时是郑成功投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一座坚固堡垒,黄梧被派来镇守此地可见郑成功对他的倚重与信任,但是郑成功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一举措为后来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清顺治十二年八月,郑成功派兵攻占揭阳,并派黄梧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往镇揭阳,次年清朝平南王尚可喜率兵回夺揭阳,由于黄梧、苏茂等对军情的错误估计,结果陷入清兵埋伏,最终损兵折将大败而回,同年三月郑成功论处揭阳战败之罪,苏茂被斩、黄梧被记责,“戴罪代守海澄”。

郑成功收复台湾

虽然免遭死罪,但揭阳之战时黄梧曾怂恿苏茂出战,因而“心终不安”,而且在黄梧看来郑成功处死苏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苏茂曾郑成功的宿敌施琅逃过了郑军的追杀,因此黄梧认为郑氏集团“株连部将亲族,妄杀无辜”、“刻薄寡恩”,再加上他分析时局认为“天眷清久矣”,于是在顺治十四年六月联合苏茂的堂弟、副将苏明率领一千七百多名官兵投降了清朝,并献上了自己所镇守的海澄。

施琅雕像

由于黄梧等人的“叛变”,郑成功损失了“粮粟二十五万石,军器、衣甲、铳器及郑军将领私蓄无数”,更要命的是损失了一个巩卫厦门岛的重要据点,郑军因此被迫退据台湾。对敌人的伤害有多大,那么你的功劳就有多大,投降后的黄梧被封为“一等海澄公”、建府漳州,并诰赠黄梧祖上三代光禄大夫,嫡妻皆授“一品夫人”,并赐金在霄岭兴建祠堂,同时赐金匾“勋高九锡”。面对如此殊遇,黄梧也是实心任事,向清廷推荐了著名水军将领施琅,还献上了《平海五策》,主要内容包括:一、迁界禁海,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居民强行内迁,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二、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三、斩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四、挖郑氏祖坟;五、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施琅纪念馆雕像

《平海五策》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贯彻实施,这一举措对沿海经济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恶劣影响,严重摧残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对东南沿海的人民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是客观上也使得台湾方面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打击,为后来的施琅收复台湾起到先决条件。

黄梧宗祠

作为这一举措的倡导者,黄梧也可以说是功成名就,在清初的汉人降臣中封王者共有五位,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定南王孔有德、义王孙可望,接下来就要数这位默默无闻的黄梧了,一等海澄公、世袭十二次,相比之下平台大功臣施琅只是靖海侯,比起黄梧来可以说是差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