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草書拙作《千字文》裏面的“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兩句。寫得怎麼樣,大家有何改進建議?歡迎指正。

這兩句的意思,並不難理解。說的是上古史中的“禪讓”傳說。有虞:中國上古時代有一個部落,居住在虞地,在今商丘市虞城縣,因地名爲氏,稱有虞氏。就是史書上說的虞舜。

陶唐,即唐堯,帝嚳高辛氏之子,先封於陶後徙於唐。《孔子家語·五帝德》載:“ 宰我曰:‘請問帝堯。’孔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堯、舜、禹相禪讓的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裏的“有虞陶唐”說的是堯將天下禪讓給舜的故事。

堯按照氏族社會的古老傳統,徵求四嶽的意見,慎重選擇自己的繼承人。

《史記·五帝本紀》:“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嶽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衆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後來經過反覆考察,又經攝政試用,最終堯將帝位讓給了舜。

其實堯有自己的親兒子叫丹朱。也可以將帝位授予丹朱。可是堯從天下大局考慮,仍然禪讓了舜。

後來舜也以類似的程序將常位禪讓給了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