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些沒有爸爸媽媽的娃子幾造孽唷。”回憶起當年第一眼看到她領養的那幾個孩子,已過不惑之年的冷亮清淚水在眼睛裏不停地打轉,她強忍着,似乎淚水的流淌會暴露她內心的那份柔弱和情感。

她叫冷亮清,一家乾洗店的老闆,本來就生活得好好的她,是什麼原因觸動了她的心靈,讓她從醉心於幫扶孤兒到走上志願服務這條路?

父母言傳身教 從小善良

古語云:“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言傳身教正是這個意思。父母只有在平時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進取、上進、注重自身學習、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的好形象,纔會更好的感染孩子,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

在冷亮清的記憶裏,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是兩個善良的人,不管是親朋好友還是左鄰右舍,不管是認識的人還是不認識的人,只要對方有困難,他們都願意竭盡所能去幫助對方,在他們看來,他們的所作所爲只是一些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小事,而正是這些“小事”,在潛移默化中感染了冷亮清,使她從小就有一顆善良的心,像父母一樣去幫助他人。比如同學有困難了,小朋友被欺負了等等,她都願意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勿以善小而不爲”這句話的含義雖然年幼的她並不理解,但她卻用她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

下崗自主創業 善心不改

不管是讀書,還是以後走上工作崗位,冷亮清始終把行善作爲她人生的座右銘,她要用她的那份善心和女人特有的柔情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我原來在棉紡(鐵樹集團)工作,後來下崗了。下崗後,我承包了社區的一家乾洗店,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冷亮清說。

下崗的打擊和創業的艱難,並沒有消磨掉冷亮清的善心,即便身有殘疾的丈夫需要照顧,兩個孩子出生後更需要照顧,但是,冷亮清始終不忘她善良的初心,工作之餘,她尋找一切機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呀呀學語的孩子,只要他能幫上忙的,她都會盡力。

“記得今年七月份,天氣正熱,有兩位到城區姑娘家走親戚的老人早上六點半出門過早,結果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們在街上一直轉悠到中午十二點的樣子,他們在我乾洗店門前站着,那位老婆婆可能是又熱又累又餓的緣故吧,我發現她已經有氣無力了。當時就感覺他們遇到了困難,就上前詢問。”

得知兩位老人迷路後在街上轉悠了五六個小時後,冷亮清一邊安慰他們,一邊買來飲用水給兩位老人,然後再帶着兩位老人在附近尋找,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最終找到老人姑娘家,把兩位老人交給他們。

這,只是冷亮清多年來行善助人經歷中的滄海一粟。

領養三名孤兒 教其成人

2015年春夏之交,市內一家媒體呼籲全社會認領孤兒完成他們“微心願”的報道引起了冷亮清的注意,她第一時間與媒體聯繫,經過媒體牽線搭橋,她分別認領了三名孤兒。

“其實,媒體只提倡幫助這些孤兒實現想要書包、羽毛球拍和新衣服等一些微小的願望,我覺得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冷亮清說。

除了滿足孩子們的微小願望,冷亮清還深入到孩子們的家中,瞭解他們的困難,節假日帶孩子們到家中和自己的孩子們一起喫喝玩樂,教育自己的兩個孩子對待他們要像對待自己的親哥哥親姐姐一樣。

如此同時,冷亮清還從微博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資金,分別給三個孩子各購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並親自送到他們家中,解決他們上學放學交通難題。

在冷亮清的記憶力,孟貞(化名)是最可憐的一個孩子,她兩歲時父母因車禍雙雙去世,小女孩依靠祖父母生活,爲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冷亮清把她接到家中,視同己出來關心、照顧和教育,使失去父母的小孟貞重拾母愛,感受家庭的溫暖。

加入志願服務 再續善心

因爲工作的原因,冷亮清做幫扶工作一直是單打獨鬥。2019年夏,經過朋友的介紹,她正式加入到隨州市志願服務聯合會,成爲一名真正的志願者。“找到了他們我就找到了家。”

有了團隊,冷亮清如虎添翼,正如市志聯有關負責人介紹的那樣,只要有志願服務活動,冷亮清總是擠出時間來參加。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席捲隨州,作爲剛加入團隊不久的冷亮清,在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抗疫志願服務,守卡點、幫居民,購藥買菜,她總是衝鋒在前,義務在抗疫一線工作近兩個月。

在冷亮清值守的雙龍寺社區,有一位84歲的老人,因爲疫情,老人一個人在家裏,買米、買菜都有困難,見此情況,冷亮清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不僅僅自己出錢幫老人買米買菜,還給老人做飯,讓老人安安心心地度過了疫情期間艱難的日子。疫情過去後,老人逢人便說,冷亮清不是他女兒勝過他女兒。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冷亮清坦言,她這一生中已經與行善結下了不解之緣,她願意做對他人有益的事情,因爲它是人內在的最高的道德品質,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正能量。

原創文章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